第八百零三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肆)-《明朝小公爷》


    第(2/3)页

    范晔范蔚宗乃南宋时史学大家,其立言之作便是《后汉书》。

    张小公爷所选的,乃是《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字伯鱼。

    东汉明臣,官至蜀郡太守、司空等。

    无论是身份低微还是身处高位,他都仗义执言从不退缩、提倡节俭。

    张小公爷所说的这句,便是第五伯鱼公上疏汉肃宗奏所言。

    原文是:

    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下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而“言传身教”这个词,则是由此而出。

    当时刘大夏虽然知道出处,但却对张小公爷的话感到有些云山雾罩不甚明了。

    可当面前的这些个百姓们,延绵数十里甚至可能延绵四省的给太子、给小公爷送行。

    看到了这一幕,刘大夏突然明白张小公爷要表达的是什么了。

    说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不如实实在在的为百姓们做点事情。

    百姓们不傻,他们有眼睛、有耳朵、有脑子。

    他们心底里有一杆秤,很清楚谁对自己如何。

    张小公爷与太子如今得到的一切,不是他们三两句话说出来的。

    是实实在在的在堤坝上,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所以才有了那一句:“其身不正,虽令下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立身不正哪怕是有权下令,哪怕是下面执行了也难免懈怠“令从”。

    只有以身作则亲自去做,下面的执行者才会心甘情愿的跟随。

    而如果没有身体力行仅仅是口头上去说的话,那么产生的只是争执和辩论。

    甚至被迫执行,也只是阳奉阴违。

    张小公爷和太子做的,其实并不复杂。

    他们只是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堤坝上,在危险的区域里带着人用自己的马车堵住了缺口。

    他们只是默默的吃着跟灾民一样的饭菜,然后跟其他的军汉、青壮一般扛起沙袋。

    他们做了什么,百姓们是看到的。

    不需他们自己去说什么,百姓们自会分辨。

    那么,百姓们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吗?!

    百姓们是知道的,这自发组织起来的、延绵数十里甚至可能延绵至四省的灾民送行队伍……

    这就是最好的注解,也是百姓们给他们最大的褒奖。

    洪灾是危,危及百姓、危及国本。

    但同时亦是机,危中护持、险中卫之!

    如此而行之,自能聚民心、凝民意。

    望着百姓们自发的跪送太子、行小公爷,刘大夏默默的抬首望去。

    这两位并没有直接对他教授什么,但从他们身上……刘大夏觉着自己学到了什么。

    或许,这亦是另一种形式的言传身教罢!

    刘大夏所不知道的是,此时一脸肃穆站在辇驾上的太子朱厚照浑身颤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唯有躬行,方知真切!陆放翁公,诚不欺我耶!

    也是这一刻,朱厚照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民心、什么叫民意。

    亦是这一刻,他无比的感激自己那位沉默的少年恩师。

    是他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与自己的父皇冲突,也要保自己救灾一行。

    一直以来,熊孩子对于民心、对于治国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如何是一个好皇帝、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他思考过却没有确切的答案。

    当今日这些百姓们恭敬的送他上辇,当他看着这些百姓们自发的为他送行的时候。

    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君王。

    这些都不是先生们能教授的,亦不是书本上能学来的。

    要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走在百姓身边,体恤民苦、悯民之疾。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懂得为君者让如何处之。

    “恭送殿下!拜殿下活命恩德!!”

    拜倒的百姓中,不知谁喊出了第一声的呼唤。

    接着,便是那无数跪倒的百姓抱拳抬首望着那辇驾上的太子声浪如雷!

    “恭送殿下!拜殿下活命恩德!!”

    这声浪轰然炸响,却不仅仅是限于此一地。

    便听得远远的,那看不到尽头的人潮中这声浪愈加高涨!

    “殿下活命恩德,永世不忘呐!!”

    这一声声的呼喊,如同重锤擂鼓“彭彭彭~”的敲在朱厚照的心脏上。

    一时间那激荡的血气从心中升起,充盈布满了他全身上下。

    他面皮涨红,嘴唇不住的哆嗦。

    望向不远处面带欣慰的少年恩师虎哥儿,再回首望向了那丝丝心血所绣之幡幢。

    朱厚照缓缓的吐出一口,他昂然目视远方。

    似乎是在这一刻,他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总算是控制住了……”

    京师,新皇宫内。

    内殿御书房,这里被设置在了二楼。

    可以从这里,眺望整个京师万家灯火。

    弘治皇帝很是疲惫,刘健倒是看起来精神好多了。

    这段时间负责处理政务的是谢迁,老刘基本就是半退休状态。

    只等着此番太子回京后、陛下立元老院,然后自己就荣退养老院……呸!是元老院。

    当年的科举舞弊案早已平息,程敏政日前已获内阁允任吏部尚书。

    都知道老程只是过渡一下,若非是当年的舞弊案或许他早已高升内阁了。

    要知道,舞弊案之前老臣可就是礼部右侍郎了。

    刘健一退,他本就有资格问鼎内阁之位。

    “太子与痴虎儿,此番艰辛呐!”

    弘治皇帝说着,缓缓从龙椅上起身走了下来。

    这座“御书楼”的布置他很喜欢,一楼是接待于多数大臣所用。

    辉煌浑厚,大气磅礴,大量所用之金丝楠、紫檀等名贵木料。

    并有各珍本善集可供选阅,还藏有他每月所批复的奏本可随时查阅。

    日常事务接见臣属,弘治皇帝多选于此。

    大殿之大朝会已经从每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大朝会虽然减少了,可处理事务却变得更加快捷。

    各部皆各司其职,少了言官的肘制、多了廉政肃贪院及调查局的监察。

    其实这两者不显山不露水,更让他们两股颤栗不敢懈怠。

    悬剑不落心方慎,隐而不知畏惧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