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偶尔经过的汉子,眉头一皱,压了压帽子离去。 这个人绕了几圈,不一会就出现在杨霖跟前,把所见所闻全都说与杨霖知道。 杨霖垂钓的心情都没有了,眉头紧锁,沉思起来。自己的风评本来就差,被这群酸腐文人一败坏,若是遭逢大变,比如说靖康耻之类的,或者朝中有什么大的变故,自己肯定会被推出来当替罪羊啊。 毕竟名声这么臭,杀一个才会平息民愤,其实自己所作所为,很多都是为百姓谋了好处。 但是百姓不会管这个,随大流、盲从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只知道自己骄横跋扈、谗言媚上。 不会去想是谁治的黄河、是谁为汴梁解了粮食危机,是谁平方腊、灭西夏、收大理... 眼下士林的歪风邪气,很快将越吹越烈,那些元祐旧党的门生故吏,几乎全都是读书人。 一人来几首酸词浪曲歪诗,那就彻底无法挽回了,名声这东西臭了之后,极难挽回。 该怎么洗白... 杨霖突然福至心灵,自己是什么人,自己是经受过后世的媒体时代熏陶的,洗白见得也太多了。 那些被视频曝光在大众眼下,暴露于世人眼中的丑行,都能被成功洗白,转移注意力,自己这个算什么? 普通百姓、士子、官吏,有几个见过杨霖,又有几个真的了解他,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只要造势,铺天盖地宣传自己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还不是轻松洗白。 想到这里,杨霖突然感觉鱼竿上一沉,用力一甩拽上一条大鱼来。 一边憋着劲和他比赛的种桃儿小脸一垮,更加专心地盯着水面。 却见杨霖起身之后,把鱼儿放回河中,伸手叫来了陆谦。 “少宰,您叫我?” 杨霖点了点头,道:“殷慕鸿来了没有?” “在后面的营中,和浅夫人闲聊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