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啊,这样一来,跟公开立太子没什么区别,但又因为没有举行正式的立储仪式,大家都不知道是谁,避免了皇权过早的瓜分,以及结党营私的局面。” “皇上英明,届时即便发现储君不合适,就算随时改换,对朝廷的影响也不大。” “奴才也以为,这种立储的方法好。这样对储君的选择性强,既没有嫡庶的限制,又有选君当选贤的意思,比只立嫡长的制度要好,也比明立太子要好,能更好的保护将来的储君。” 当然,还有一点,他们没敢说。 那就是秘密立储,皇帝和储君之间,不会发生冲突。 皇子和百官都不知道是谁,没有结党的对象,更没攻击的目标。 不会产生过早结党营私,皇室手足相残的局面。 康熙帝和先太子,不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发生了冲突么。 同时仍可令皇子、皇储从政,不失满洲的传统。 而且,即便发现储君不合适,重新再选择的话,也不会因为官员过早辅佐储君,导致朝廷损失惨重,阻力过大。 因为那个时候,储君党羽已经丰满了。 而秘密立储就不一样,谁也不知道,想改就改。 这样既立储,却又避开了早早立储的弊端。 四爷见大部分人都同意,便微微颌首,略感欣慰。 他就是吸取了皇考的教训,不想皇嗣们走自己和兄弟们的老路。 从十几岁开始,他就见惯了兄弟们的明争暗斗,深知其害也深受其害。 自他登基后,也更能够体会到早早将太子曝光于天下,对皇权的危害。 所以这些天,他通过老祖宗的立储法子,与自己的想法综合起来。 立储这件事情,是躲不过的。 立与不立,都有利有弊。 照搬嫡长制也是不行的。 只有秘密立储是最好,最折中的法子。 这样,连储君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储君是谁,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然而,再好的法子,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满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