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要说换成别人,见了若音,恭恭敬敬行礼,这就是规矩。 可若音习惯了孙大夫老顽童的样子,再面对正经稳重的孙大夫。 一时半会有些不解。 况且,哪有人小年的时候,就给人拜年的。 不过,她诧异归诧异,还是按照规矩,叫柳嬷嬷给孙大夫包了个钱袋。 看在孙大夫说话很虔诚,祝福语也好听的份上。 她便叫柳嬷嬷在钱袋里,放了张一百两的银票,算是大方了。 然后,若音不计前嫌地道:“孙大夫,快起来吧。” 虽说屋里有炭火,地上还铺了羊绒毯子。 可瞧着孙大夫这一把年纪的,还是叫他早早起了。 孙大夫起来的时候,柳嬷嬷正好把钱袋递给他:“孙大夫,您这个年拜的早,这是我家福晋给您的,图个彩头。” “那我便谢过了。”孙大夫不矫情,他把钱袋收下后,就继续道:“既然福晋赏我钱袋,我也不能白要,我提前给准备了礼物,还请福晋笑纳。” 说完,他便把手中的梨木匣子奉上。 “提前备的礼物?”若音眼里闪过一抹惊讶。 这个孙大夫,总是不按套路出牌。 接着,她朝柳嬷嬷示意了一眼。 柳嬷嬷会意,把匣子接过后,为了保险起见,她立马就打开匣子,检查了一遍。 发现里面除了几本奇怪的书,就没有别的。 不过她并不识字,只是觉得没有危险物品后,这才把匣子递给了若音。 若音接过匣子,放在膝盖上。 她看着里面的书,加起来,大大小小的,有数十本。 小的如袖珍的笔记本,巴掌那么大。 大的如笔记本电脑,里面有图画,画的全是穴位什么的。 最最关键的是,那些书跟清朝的书截然不同,比较现代化。 可比起她所处的前世,又复古了些。 若音不由得拿出一本书,书名是《中医在民间》。 她都来不及翻看,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书的背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