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实地测评-《支教青云路》


    第(2/3)页

    “先见步走步吧,担心也白担心。”对李盘的想法,杨政丞不以为然。

    上午,来了一台车。杨政丞问明情况,带他们先到李盘家,将村里的产权情况做了说明。李盘也将盖有村里公章的证明件给对方,这个手续虽然不严谨,可对这样特殊的情况,对方还是承认了。

    要李明到镇上去买菜,等测评的人忙完工作,得请他们午餐。毕竟是为这部做工作,路途又远。

    杨政丞、李盘、刘敏等人陪着测评人员到学校,见这样的土墙房子,对方的人先就摇头。不过,他们也没做任何评价。

    测评有一定工作程序,杨政丞等人主要是陪着,然后做一些情况介绍。前后忙碌一个多小时,基本检测以及完成,至于结论,应该在一周内才能拿到。

    检测之后,对方小队带队的负责人对李盘说,“让学生住这样的房子上课,显然是不安全的。测评结论还没出来,我先说一句话,村里要做好准备,将学生迁到另外对方上课。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谢谢。”即使还没出测评结论,已经明确这教学楼是不该再用了,小学有三个班级,要搬迁也麻烦,村里空房是有,但要三个地方在一起,就难找。

    吃了中餐,杨政丞将测评的人送上车,对方告诉杨政丞,在五个工作日之后到区里找他们取结果。

    在电话中将这边的情况告诉龙亚男,也把对方建议说了,龙亚男沉默一下,才说,“政丞老师,谢谢你。村里对迁移学生有什么安排?有什么困难?”

    “镇长,还没有讨论。三个班,好在学生人数不多,集中在一起上课可能难找到地方,但分开来安排,借用村里农家住户,装上节能灯,也可暂时解决问题。”

    “能不能考虑先转移到最近的教学点?”

    “镇长,落鹰坪往最近的教学点都有四公里,孩子们如果不是住校,每天往返太吃力了。这么处置,跟撤并这里村小是一样的,村里也难接受。”

    龙亚男告诉杨政丞,要他先转达意见。要村里先讨论出一个可行方案,如果村里确实无法安排三个班的学生上课场地,最后的选项就是迁移到最近教学点。

    李盘、刘义、刘敏等村干都在诊所,听到杨政丞跟龙亚男通话。杨政丞不重复,看着李盘等他表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