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羲之。 相传书圣曾为儿子临摹乐毅论当字帖用,黄庭经则是王羲之拿来修身养性的。至于兰亭集序,千古第一贴的名头不要太响。 “默写乐毅论是巧合,还是说第二场真正考的是自己这些人的楷书字迹?” “如果是考楷书,那不还是自己的强项?” 陈骏心底不禁一乐,这唐朝选试实在太对他的胃口了。 比长相,他相貌堂堂。 比写楷书,陈骏比其他人起码多出了几十年的经历。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 洋洋洒洒近八百字一气呵成的写完,没有半点涂改、迟疑,用的是最贴近王羲之笔法的遒劲小楷,陈骏写完后都觉得至少应该有书圣的八分神韵。 等他停笔后,其余人也陆续停笔。 默写的考卷没有被收,几名部吏前后转悠一圈,便再次叫起了五人。 这五位当中四位字迹潦草,还有一人竟然默写不全。连书圣的字帖都没好好研究过,被淘汰也就不能怪谁。 “都走到这一步了,居然因为字帖而失利。”陈骏不禁摇头,随后便听到面前部吏喊自己的名字。 “陈公子,请。” “好的。” 陈骏当即点头,与一侧孙闵交换了个‘放心’的眼神,便跟着部吏穿过前厅,来到了内堂。 进了内堂,陈骏发现里头只坐着一人。 年纪不轻,至少有三十好几的样子。 “你就是海州陈光蕊?” 同样的问题,陈骏这些天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当下稍稍拱手:“回禀大人,学生正是陈骏。” 坐在上首的官员闻言点头,说道:“本官乃吏部侍郎,原本今日第三试‘言判’应由尚书亲自主持,但殷尚书领命整军出征河北,无暇来吏部选试,所以便由本官暂代。” “能得侍郎大人选试问询,亦是学生幸事。”陈骏嘴上笑着接话,心底却在暗道自己连吏部侍郎究竟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不过看上去,并没有刁难自己的意思。 而侍郎对陈骏的恭维也不是很在意,笑着随意说道:“本官听闻,你欲投身沙场?” 陈骏点头:“不错,大唐正值用兵之际,我自当竭力报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