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些人或许会问,既然儿童村里不缺毛衣,那为什么开通织毛衣换钱这项业务呢? 这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少年少女的行动能力,独立能力,儿童村希望少年少女们,能够自立自强,等走上社会,也能好好生活下去。 儿童村里织毛衣这事情,主要是少女们在干,不过坚持这么做的人倒也不多,温潇艾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坚持这么干,一干就是好几年的少女。 至于温潇艾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还要从温潇艾小时候读书的经历,以及儿童村的规章制度说起。 儿童村的孩子,一般符合条件出去上学的,会选择在七八岁的时候就送孩子们去外面上小学。 女孩子小时候长得快,开窍也更早,像温潇艾这样身体精神都健全的,并且从小就懂事的,七岁就到镇上读小学了。 可是因为上学的时间早,并且温潇艾自身并不是特别喜欢读书,温潇艾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不再到外面的学校里读书深造了。 初中毕业的温潇艾才十六岁,但儿童村要等温潇艾成年才肯“放人”。 生活在儿童村,有自主行动能力的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儿童村会照顾他(她)到成年为止。 有想法的少年可以在十八周岁之前出去打工,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但儿童村的工作人员,会一定程度上关注暂时离开儿童村的少年,这既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而这些有自主行动能力的儿童村的少年,其实在十四周岁之前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被人领养。 不过,一般被领养的年纪都比较小,而且领养证明、手续相当复杂、麻烦。 温潇艾如今初中毕业了,显然是没遇上这种事情。 如今温潇艾距离十八周岁,还有差不多两年时间,为此温潇艾不得不早做打算,为她自己步入社会攒好足够的生存资本。 一般情况下,儿童村的青少年成年后离开儿童村,儿童村会发放三个月的生活费用,看儿童村的具体经营情况而定,或是一两千,或是几百块。 而在离开儿童村之前,少年们每个月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软妹币,这是国家发放的孤儿保障性质的补助。 根据地区的不同,东、中、西各部地区分别每人每月的补助标准是180、270和360。 而城市和农村也有所不同,具体看各地财政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