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都水监判事-《宋朝败家子》


    第(2/3)页

    陈琳接过奏疏一看,也是吓得一脸惊恐,赵祯还在不以为意:“谁的?”

    吕夷简伏地颤抖:“陕西转运使,王沿。”

    陈琳惊恐的将奏疏呈上去,赵祯一看奏疏上的‘大宋皇帝赵祯亲启’八个字,登时脸色阴沉起来。

    待得他拆开书信内容一看,饶是他极好的修养,还是忍不住拍案而起:“放肆!大胆!”

    石小凡引荐,赵祯颁旨册封的都水监判事范讽,专管黄河治水之策。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的黄河已经被治理的井井有条。至少二十年内,这开封府附近的黄河不会泛滥。

    他更是带着百姓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兴修水利,为大宋朝的水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固堤治淤,范讽风里来雨里去,还真跟那大禹差不多,三过家门而不入。

    王沿数次致信给他,因为黄河治淤脱不开身,范讽一直未能去白渠那边查看。他也替王沿上书过,同样,石沉大海。

    黄河治理初见成效,趁着回京复命时间,范讽去了泾阳,他想找王沿查看一下白渠的情况。

    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汉书·沟恤志》。

    该渠在郑国渠之南,两渠走向大体相同,白渠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邽注入渭水,而郑国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白渠西起自池阳谷口郑国渠南岸,引出泾河水流向东南,经池阳、栎阳向东到下邦后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长二百里,受益农田四千五百余顷。由于泾河含有较多泥沙,白渠也为关中平原农田带来了肥沃的沉积土壤。时人赞曰:“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范讽牵着一头青驴,身边仅带一家仆。一到泾阳县,便开始打听衙门位置。

    “敢问小哥,转运使衙门何在?”范讽问一路过打酱油的青年男子。

    那男子往东边指了指:“巷子尽头,左拐便是衙门大堂,唉。”说着这叹了口气:“王沿转运使这次怕是在劫难逃咯。”

    范讽吃了一惊:“这位小哥何出此言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