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青云之梯-《北齐帝业》


    第(2/3)页

    但还是给他念到:

    “朕闻,国欲兴,必得贤才辅助,然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如今,不胜其弊……寒门、世家皆不得尽其才,彼辈流连邺城,有青云之志,然不得良机一展胸中所学,为生计奔波,屈于市井,可叹,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礼部。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考举,考举得中者,不论士族寒门,皆赐功名。”

    这份诏书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卖弄深奥文采,而是平铺直叙的表达出了一个意思:

    “朕这里缺乏人才,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人才,那就来试一试。”

    但是没有一个儒生会觉得这份诏书粗鄙。

    众所周知,皇帝高纬最讨厌在批阅奏章的时候看到这些东西,讲究简洁明了。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皇帝不喜欢这样的文章,那么他们在上疏的时候总是要将自己奏章中的空话、屁话、套话给删了又删改了又改,即使是在拍马屁,也力求“拍马于无形”的境界。

    一时间,北齐文坛便彻底掘弃了那些词藻华丽洋洋洒洒的文章风格。

    因为皇帝觉得这里面废话太多,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高纬给臣子定下的标准就是,只需说清楚,何人、何地、何时、何事、该怎样解决就可以了,不达标都要受罚。

    老子花钱养着你们不是让你们给朕看这些没用的东西的。

    看的脑子疼,没事还要翻翻典故,不然人家在里面骂你,你还乐颠颠的拍手叫好。

    所以北齐上下有志于功名上士子立刻改变了文风,比之汉代古文更加简洁有力,写文章力求一针见血。

    当然这点高纬是没有想到的,想到了也许也不会太过在意。

    再说了,这是好事不是?你写文章文笔再好,用典再高明,可是通篇废话,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谁愿意看你呀?

    后世那些迂腐儒生大多都是这样,写起文章天花乱坠,结果要他拿出真东西的时候一点本事也没有。

    以才考取功名一点错也没有,可也要看什么才,诗琴书画本身就是以陶冶情操为主,胸中有山河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不可否认诗文写得好是可以给一个读书人增加一层闪亮的光环,但是诗写得再好有什么用?它是可以当做策论用,还是可以抵御外敌?

    文以载道,文章不应该停留于表面那点浮华的东西。

    大道至简,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

    这份诏书明明白白将另一条路摆在了寒门子弟的面前,从今往后,他们大可不用在权贵们低声下气,照样有攀上青云之梯的机会!

    他们看了又看,生怕会有一字错漏。

    终于有人心情难以自抑,嚎啕大哭起来,许多人看着那段“彼辈流连邺城,有青云之志,然不得良机一展胸中所学,为生计奔波,屈于市井……”也是眼眶湿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