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继续发酵-《第一讼》
第(1/3)页
第七百六十章继续发酵
而同一时间,在庚帝二十年旧案传的如火如荼之时。另一个传言不声不响的流传开来。最初似乎比不上庚帝二十年旧案,毕竟庚帝二十年旧案事关几千百姓的生死。
而这个谣言,就显得太过单薄了。
可直到皇帝下了罪己诏,将庚帝二十年那年发生的事情公示天下。
这个谣言突然间一发不可收拾。
原来最近靠近江边或是湖边的渔民,竟然都捕上了肚里带着“天启”的鱼。
鱼腹中有珠,珠壁有字,上书‘凤氏中兴’而后珠遇光而化。
这样的神迹不止一桩。如果只是鱼腹藏珠,还不足以让人们觉得这是天启。还有虫蚁示警。
这个场面不少人看到。远远看上去乌黑一片,离得的字才发现是无数的虫蚁,它们蠕动着,最后竟然爬出了……凤氏中兴四字。要说鱼腹藏珠,藏遇光而化看到的人不多,无法让天下人相信,可是那诺大的由虫蚁所组成的凤氏兴中四字,却是停留了好几个时辰,最后虫蚁才渐渐散去。
凤氏中兴。
如今新帝即位,便出现‘凤氏中兴’这等祥召。
看来这位新皇帝是顺天而生,是真正的‘天子’。新皇帝至诚至信,便是知道庚帝二十年旧案揭发出来,对皇族没有好处。可他依旧亲手写了诏书。
将事情诏告天下。
让世人知道,凤氏即便曾经做过错事,可依旧是坦荡的。
正义的天平开始倾斜,最初人们竞相骂着凤氏草菅人命。骂先帝行事荒唐,即便是为了天下百姓,也不该陪上几千百姓的性命。那几千百姓何其无辜,尤其是书生们,更是做了长赋,暗指先帝是个昏君。赋中还预言,凤氏将亡。
不管哪个时代,文人们总是那个带头的。
一旦有人带了头,但会有无数人追捧。短短半天时间,凤氏皇朝气数将尽的诗词便传在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这一天,早朝一直没有散。所以的朝臣都面露疲惫,可是凤戈冷着一张脸坐在龙案后,朝臣们只能强撑着精神。大半朝臣都没有料到,凤戈竟然会公然将庚帝二十年旧案昭告天下。这样的事情,不是应该捂着吗?便是捂不住了,再添张被子也经拼命捂。说出来?说出来不是找死吗?
还嫌朝局不够乱吗?
还是觉得自己一个光杆皇帝,能硬扛天下百姓的口诛笔罚。
总之,这事凤戈做的太过偏激了,根本就没和朝臣们商量。
和平时一样上早朝,可是皇帝却让内侍念了一封诏书。官员们大惊,纷纷跪地求凤戈不要下诏。
可是晚了,凤戈直言,此时这张诏书早已挂上京城的告示栏。一时间百官哗然。
有的当殿便放声大哭,说先帝一世贤明尽毁,有谏官站出来指着凤戈的鼻子骂他不孝。总之,整个大殿简直群魔乱舞,官员们用各种各样的招术指责着凤戈。
这次官员们很是齐心,平日不表态的那些也都站到了凤戈的对立面。
实在是凤戈这事做的太过了。让他们不得不表明立场。
最终,除了和凤戈亲近的几位近臣,几乎满朝文武都在指责着凤戈这个皇帝当的不称职。非但没有护好皇室颜面,反而自毁名声。
有人想到最近流传的凤氏气数将近的诗句,不由得心中重重一叹,也许,凤氏皇朝真的气数将近了……
大家以为表明了立场,不管皇帝接受与否,反正事情没了回旋的余地,诏书己发,说什么都是亡羊补牢了。
皇帝一怒之下应该会大手一挥,退朝。然后大家回家收拾行装,乡下有田地的,便回乡下种地。外郡有亲人的,便去投奔。反正这京城是留不得了。
可是,这早朝一直持续到午时,内侍甚至给每位大人准备了午膳。
皇帝在上面,朝臣们在殿下。
总之,战战兢兢一起吃了顿散伙饭……
当然,这是朝臣们以为的。可是吃了午膳,皇帝也没有散朝的意思,自顾自翻着今天朝臣们递的折子。
甚至拿起笔,当场批阅起来。
朝臣们大气也不敢出,实在摸不清凤戈这是要做什么。
诸人看向云驰,哪今云大人可是陛下面前第一红人,只见那位云大人袖了手,身子微斜,竟然靠着一旁的娄相闭上了眼睛。
而娄相,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人,竟然也没表现出异样来。
只是脸面平静的站在那里,偶尔抬眼看看皇帝,可目光无论如何也不往朝臣那边斜。
这两位如今可都是陛下面前的红人,这两人的态度这般模棱两可……
那些想要开口的官员,也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所谓枪打出头鸟……还是老实的缩着脖子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