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楼梯是认真的吗?连扶手也有。”陈博跟在人群后边,一路留意着脚下的台阶。 拱墙上装了几盏古铜色的金属镂空灯,像是刻意营造出蒸汽时代的感觉,可惜用的不是煤油。 “这是专门用来参观的,所以诸位才能有立锥之地,大部分下水道是u型设计,人是无法通行的,只能蹚水走。” 蔡辉英介绍完,主动走到流淌的污水前,举起手电筒照了照,说不上清澈,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种浑浊。 关于下水道的故事,喜欢鼓吹美帝的人经常说西方的下水道能开坦克,即便带有夸张成分,可人家的污水处理理念先进确实是事实。 国内很多一线城市一到暴雨天便到处水浸堵塞,原有的系统还是按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产力水平打造的,唯有德国人设计的青岛市是个例外。 传说有一次下水道零件老坏,由于材料是进口的,工人们只好打电话向德国工程师求助,对方告知在零件周边三米内可以找到更换备件。 随后工人们果不其然发现了一个油布包,里头正是所需的零件,这是用来宣传德国人严谨的笑话,其真实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青岛市优良的排水能力得益于气候和地形,亦与当地官方的努力建设亦是分不开的,所谓的德国铸就青岛,纯粹是一派胡言。 “这里还有鱼吗?”有位同学高喊道。 蔡辉英解释道“额,有时是会有,那些观赏池的排水孔开的比较大,小鱼是能钻进去的。” 陈博举起手,完全够不到天花板,估计得有5米高,他还注意到水流不是径直地朝下端流去,奔流中形成了几个诡异的旋涡。 “城市排出的污水在下水道会经过降尘过滤吸附处理,你们看到的这些水旋涡,其实是压强滤 随行的女同学提问说“是把脏东西吸到类似扇叶的东西上吗?那如果扇叶脏了,吸附效果不会大打折扣?” “差不多,但所有设备不是24小时工作的,在歇息期,开关处是闭合的,我们也会定期派人更换零件。” 蔡辉英扬起手,指向一处亮斑,“现在的材料基本是可降解材质,我们在下游配备有大量的捕捞机器人,专门收拾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