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各自不同的意外之喜-《从良种田纪事》


    第(1/3)页

    所谓的江南地区,其实就是以往楚国的领地,也是大楚的根基,不仅公叔家,大楚九成以上的望族世家都在此地经营多年,现在,自然也成了给政令推行带来阻力的“重灾区”。

      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地区,农耕特别发达,以至于根本没有荒地可开,土地兼并更是最严重的,朝廷这回一旦成功,便能从海量的田产上获得农税,相当于开荒收获的数倍,当然了,这说的是这一年,再往后增加的田产税收,估计就得是从开荒上来了。

      同时,这里文风盛行,“储备举子人数甚众,文士名家云集……”

      “就在这儿闹腾,使劲儿闹腾,我就不信,连演戏带宣讲,咱们给皇上准备不出来,足够把全朝官员统统换一遍的仕子来!”在宣讲团出发之前,清露对两个孩子这么说。

      四皇子和睿儿俱是信心满满。

      现实情况也差不多,还没等出京呢,自发跟随宣讲团的名士、仕子和百姓,就达到了近千人,所到之处声势浩大,这其中不乏浑水摸鱼和想借此一飞冲天的,但更多的是真受了宣讲团的感召。

      到了后来,因他们的宣讲主动向朝廷自荐,并经朝廷认定可以出仕为官的人,足够将朝廷官员整整换上三次的,这还不算那些,在这次行动中,表现优秀、理当升迁、重用的原本官员们——公叔瑾的“人才库”重来没这么丰盈过,比开恩科起到的效果都好,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吧!

      “这就是古代的‘学|潮’啊,”清露洋洋得意,“我就说吧,就应该到太学、府学啊这些地方去。年轻人么,最不缺乏血性,最容易被煽动起情绪来,不,应该说思想最先进,最擅长接受新生的管理方式……”

      别说那些文官们不敢闹腾了,就连清露看着那长长的名册,都觉得难以置信,过了半晌才说,“我就说吧,这当官就是应该竞争激烈来着。”但这激烈程度也太吓人了。

      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世家大族中,分化得极为厉害,比如,祖父、父亲在前面联手阻碍政令推行,这边,儿孙们却紧紧跟随四皇子的脚步,一边宣讲,一边和自家“旧势力”做着斗争……

      最鲜明的例子则非凤家莫属了,要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四皇子也是凤家的后辈来着,更别说,被四皇子“诱导”成功的那一大批凤氏的表兄表弟们了,这个,是四皇子在此之前,完全没有估计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