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道制-《地仙大道》


    第(2/3)页

    苍梧界道脉不少,大体上与地星相差不大,也采用十方丛林和子孙庙两种传承方式。

    十方丛林又名十方常住,本身大多都是修筑的宫观,连带有着附近大片土地,本身属于道脉本身公有,接待外来道人挂单常驻。

    常驻道众则从挂单道人之中择优选取,十方丛林之财产由道众共有,而常驻执事也经由常驻道众推举而出。

    特点在于传戒律,但不收弟子,由此形成道脉。

    这一类十方丛林,通常规模很大,产业很多,道人众多,组织严密,实力也很是强劲。

    虽说不私下收录弟子,但是却也有集中讲经、演练道法。

    十方丛林因为接纳十方道友常驻,久而久之自然形成道脉,其包容性极强,能延续下来,靠的不是血脉家族,也不是特定的功法传承序列,而是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管理规矩。

    除却十方丛林之外,便是子孙庙。

    子孙庙大多是小庙,庙产私有,师徒传承,既是法嗣,也传庙产。

    因为规模大多很小,所以不接待四方同道挂单常驻。

    特点是可以传功法,可收弟子,但是不能穿戒律,也不授予箓职。

    子孙庙弟子要想受戒,就必须去十方丛林受戒,以及配享受箓职。

    所谓箓职,就是道人、炼师、法师、天师、真人等。

    有此箓职,才是受认可的玄门弟子,受各种隐性待遇。

    近千年来,所谓正道十七派,就是十七个规模最大的道脉组织,控制着为数不少的十方丛林,以宫观传戒律授箓。

    但凡不经由这一程序的,即贬斥为旁门,严重的更是列为左道。

    可以说道脉兴起,绝非偶然,其自有一套上下流通的阶层,广泛接纳苍梧界精英,久而久之,十方丛林类型的道脉后来居上,反而压下了师徒相传的子孙庙。

    到了如今,子孙庙要想发展,也被迫向着十方丛林学习,升格为“子孙丛林”,由原本一脉相传,由一家一姓的世家传承或者以某套功法传承为脉络,转化为广纳十方道友。

    大多是子孙庙兴旺以後,悬挂钟板,留单接众,并给留居观内的十方道友安排一定职务,共同管理道观事务。

    子孙丛林也可以传戒,但传戒後就要按十方丛林规制管理,并不得招收徒弟。

    不招收徒弟,是免去了一对一传授的私人教学,转而开办大堂讲经,由擅长讲学此事的执事长老轮流开课。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因为师徒私人教学,实则讲多少、讲得好不好,全看师父个人心情,并无成例,固然有良师因材施教,但也不乏有人误人子弟。

    “原来如此,道脉兴起,原来是因为十方丛林之制,此制确实拓宽了上进之途,广开方便之门,大利于道法显圣的大世。”

    苏素对此并不觉得奇怪,甚至连这套制度是谁传下都懒得问。

    比如地星,道教昌盛时期也有一套类似的十方丛林和子孙庙制度。

    不过细节方面更贴合地星人文环境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