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脚踏式滚筒精梳粗纱机(求票票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脑子里捋清了纺织毛线的过程,罗冲一边构思着精梳机的结构,一边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一早,羊驼毛还没干,罗冲又哄着小蝶去剪羊驼毛了,他要先把自己想的机器造出来。

    制造机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工作目的,那就是捋顺纤维,而且次数要多,总结起来,这个机器必须要能多次梳理毛纤维才行。

    所以罗冲构思的就是一种六轴滚筒式精梳粗纱一体机,一个三角形结构的主体支撑支架,上面架着一个直径50公分的木制滚筒,然后在这个滚筒的前后加装两个直径20公分的滚筒,主滚筒的上面还有三个直径15公分的小滚筒。

    滚筒的表面粘上一种针皮荆条的针皮,那是春会时从荆棘部落换来的一种荆条,荆条表面密布短小纤细的尖刺,大约只有三毫米长短,就像苍耳表面的短刺一样,可以轻易的挂住毛发,就像砂带一样的效果。

    把六个滚筒粘上针皮,然后安装上木质齿轮和脚踏传动机构,由左右两组脚踏传动杆带动最大的主滚筒做逆时针转动,主滚筒再通过齿轮带动另外五个小滚筒做顺时针转动。

    这样一来,操作机器的工人只需坐在机器前,两脚不停的踩动脚踏板带动机器旋转,然后手动把洗干净的毛纤维均匀放在进料板上,主滚筒表面的针皮就能把毛纤维粘住带向上面,然后当被挂住的毛纤维经过和小滚筒交界的地方,主副滚筒向反向运动,两个滚筒表面的针皮就会把毛纤维不断地撕扯,拆散,捋顺。

    这样两个滚筒经过反方向撕扯一周之后,把捋顺一次的毛纤维继续向前送,在经过下一个主副滚筒交界处,继续撕扯、拉伸、捋顺,连续撕拉捋顺五次,一直把捋顺的毛纤维带到最后主滚筒和出纱板的交界处。

    出纱板靠里的一端要磨成梳子状,然后把主滚筒上带过来的毛纤维刮下来,聚合成一根手指粗的纤维条,这根毛纤维条就像棉花糖一样柔软,顺滑,纤维方向一致。

    然后把毛纤维条,也就是粗纱,前后连接到一起变成一根很长的纱条,就可以放在纺纱机上纺成毛线了。

    整个精梳粗纱一体机全由坚硬的橡木制成,滚筒宽度65公分,由一个主滚筒和五个副滚筒为主体,用脚踏传动杆为主滚筒提供动力,齿轮组控制五个副滚筒反方向转动,前后一个进料板,一个出纱板。

    工人只要踩动脚踏板,把洗好的羊驼毛放在进料板上,最后的出纱板就会不停的冒出长度65厘米,手指粗的毛纤维条,效率十分快速,而且工作轻松,都是坐着干活的。

    这个机器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制作滚筒只需要做出两个直径相同的圆木板,然后中间打孔穿在一根轴上,再沿着两个圆木板粘上一层细木条,做成滚筒的表面,外面再粘一层针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