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黛玉新诗(一)-《红楼矩阵世界》


    第(2/3)页

    这些纸其实是印得很精致的笺纸,左下角有淡彩的花草图案,诗是用最小号毛笔抄的,字迹工整,我觉得比上次她抄的《葬花吟》更有章法了。看来她一直在练字啊,是的,这间屋中就有不少的字帖笔墨纸砚什么的,桌子上也摆放着写过的字纸。这精神真叫敬业,对虚拟世界中的一个临时角色,也那么下工夫。

    这些诗有二十来首,仔细一看,何止一两首,甚至可以说一小半都是原作中没有提到的诗,足有八首呢。三首,是黛玉早年的作品,最早的一篇是八岁时所做。还有两首应是在搬入大观园前写的,另外三首是在园中写的。

    其余的诗,倒是原书中有的,但那首最有名的《葬花吟》反倒没有,不过我马上就猜到,上次小苍已抄回来了,这次当然不必再重抄了。其中有几首诗,同我看过的小苍抄本的《葬花吟》一样,稍有字句上的改变。

    我又一次看了下这八首“新诗”,早年的一篇《咏石》,是她八岁时写的,还有一篇《琴吟》,记叙慈母教她抚琴的事,一篇是《雪中探梅》,还有一篇是《读史》,此外还有《月下》《从金陵至大都途中》《忆往》等这样一些题目。

    我掩卷思索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当然知道,这个林黛玉,可不是历史上曾有过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完全是雪芹先生创造出来的人物,所谓她写的那些诗,当然也是作者按她的思想性格,模仿她的口吻创作出来的。当然,也可能是真有这么个人物模特,确实也写过一些诗,甚至这些诗也可能直接被雪芹先生抄到书中了,不过,角色总归应该算是虚构的,她的诗当然也不会载于史籍中。

    不管怎样,一个爱写诗的人应该不会只创作出书中那有限的十来首诗,肯定会更多。但小说不是出版某人的诗全集,也没必要把她所有的诗都罗列出来,那可能反让读者厌烦。不过,也许黛玉是个例外,她是个绝世美人和才女,目前放在她名下的这些诗,都很为人们喜爱,我看就算雪芹先生把她名下的所有诗作,都想法穿插在书中各处,读者大概也不会厌烦,觉得出格,只会高兴。

    没想到,这种事竟会在虚拟的红楼梦世界中得以实现。

    我曾经询问过钟老和甄工,大致了解这些虚拟角色的模拟原理。书中的重要人物,将会被输入来自原著的很详尽的角色信息,如身世经历知识积累等。像黛玉,就会有大量的古诗词记忆,拥有很强的诗词创作能力。这其实并不需要太高深莫测的人工智能。近些时候,就有人搞出过所谓“宋词密码”的东西,将宋词中高频词汇提取出来用数字编码,然后什么手机号生日,甚至圆周率这些包含一串数字的东西,都可轻易凑成一首颇为像样的词来呢。

    而噙先生的程序,当然就更不知厉害多少倍了,能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这些黛玉的诗,自然是程序创作出来的,并打上了很鲜明的黛玉性格烙印。

    不管怎样,这些诗应该会引起人们强烈兴趣的。当然,红学家们不会承认它,但却很可能会大大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就会给商业化经营带来莫大好处。现在的媒体,也会出于迎合潮流的考虑,对此予以报道,出现诸如《穿越红楼梦幻游发现黛玉新诗作》这样的新闻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小苍有心抄回来的诗,都是太珍贵了。

    事实证明我的估计是对的,后来有不少媒体确实做了报道,全部或选登过这些新诗。如果是很关心红楼梦研究的读者,你当然已经见过;如果你对此事一无所知,那么,我会在这里抄录一两首,让你了解一个大概。若还想进一步了解,不妨就认真翻阅下近些年的报刊,兴许还会找到全部这些诗呢。

    下面就是八首新诗中的一首,是最早之作《咏石》:

    大千却见小世界,顽石细观亦美景。

    既是嶙峋显傲骨,何须玲珑媚众睛。

    静倚青山思今古,长卧黄土看世情。

    此身愿化相思木,伴尔寂寞红尘行。

    杜甫是“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黛玉也是八岁时就颇有诗才了,也不受什么格律平仄的束缚。而且,这诗似乎也是前世那段木石因缘的残存记忆吧。

    再看一首诗,《雪中探梅》:

    云聚小园暗,花绽枝头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