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舂山之宝-《道门往事》
第(2/3)页
“查兄,你快过来看,这图上所画得是什么内容”
查文斌过去一瞧,这石板上刻画的乃是一副众人跪拜这树的场景,旁边还有一个躺着的人,其余的一些人正在远方凝望祈福。他赶忙又和风起云在这四周清理了一下,逐渐越来越多的壁画开始显现,通过这些简单的粗线条壁画,他们逐渐读出了一些信息。
原先画着躺着的那个人应该是死去了,第二幅画上这个人又出现在树下方,过了不多久,神树上的油灯全部亮起,又再过了几幅画,一个体型明显要小很多的人出现在了树干上接着的一枚果子中。果子落地成了两半,那人从中钻出,整个过程惟妙惟肖,这信息不难看懂。画得是北虞人相信人死后的一个轮回,通过膜拜这巨大的青铜树后,死后的人可以通过结果的办法重生。
不免的,查文斌开始想了一起神话传说,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说在很久以前的蛮荒时代,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做遂明国。这个地方因为太僻远荒远,以至于太阳的光芒和月亮的银辉都普照不到,可以说是不见天日,不分昼夜。
在遂明国有一棵大树,名叫“燧木”。这棵树真是异常之大,它的树枝很高很长,仅仅光树冠的面积竟达一万顷,伸展到了几十里以外的地方,而且整个大树看起来,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按理说遂明国本来就是见不到日月之光,暗无天日的,再加上有这么大的树木遮蔽,必然是黝黑一团漆黑一片的。其实并非如此,大树下到处闪耀着美丽的火光,犹如珍珠生辉宝石发亮,把四下里照耀得明明亮亮的,如同白昼。不见天日的遂明国百姓,就在这种灿烂的美丽的火光中,躬耕劳作,怡然自得,悠哉悠哉的靠这种火光生活。
为了保存火种,大家就轮流值日看守火种,长年累月,没有尽头。可是保存火种非常之难,有许许多多的不利因素,常常使得他们的生活处于没有火的状态。有个聪明智慧的人一想到自己国家的人民的痛苦状态,就发誓要把这个谜团解开。
有一日,这个聪明智慧的人周游天下,走得很远很远了,远到连日月星辰都不见了,终于来到遂明国。他见到此地的奇异景象,感到十分奇怪,决心把火光的来源弄个明白。经过了好多天的仔细观察,有一天,他终于发现这里有一种大鸟。桔红色的嘴巴漆黑的脊背雪白的肚皮,长着鹗爪似的坚硬利爪,在大树上跳来跳去找虫吃,不时像啄木鸟似的用长长的硬喙啄树干,每一啄,就发出璀璨的夺目的火光。
这个聪明人见了这种景象受到启发,想到了取得火种的力法。他于是捡了一根硬木枝,在遂木上钻起来,结果真的也发出火光。这个传说便是燧人氏的先祖钻木取火的故事,联想到那个传说里巨大的树木,因此查文斌推断它很有可能便是那传说中的““燧木”
若这里真是燧木,那他们此刻站着的地方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也是道家最至高无上的存在,因为是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