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言语暗讽-《买宋》
第(2/3)页
中说:“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蓄家乐者,攒笔竞写,优伶能是,升价什佰。”可见它的舞台效果。
当然了,其实《长生殿》也有些无聊的插科打诨。如在《禊游》,《驿备》中对市民的描写有些丑化,甚至在《进果》中对受迫害的人民也使用了庸俗的科诨,这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缺陷。
至于在结构方面,下卷不如上卷那样紧凑,为了求得两卷对称,故意铺张,有些拖沓,如《仙忆》,《驿备》等出就是。
此外就是清朝最出名的戏剧家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了,孔尚任的话,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
他早年受封建家族的传统教育,并曾应科举试。
他学习的范围很广,既爱好诗文,又精通乐律。他幼年曾访过他父亲的好友通俗词曲家贾凫西,这位木皮散客临别时为他“讲《论语》数则,皆翻案语”(《木皮散客传》)。
后来孔尚任《桃花扇》中柳敬亭讲《论语》,即借用贾凫西的《太师挚适齐》的鼓儿词,可知他所受的影响。
后面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
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还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
但仅仅过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阳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黑暗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吏治的腐败。
此后回京后,他虽继任国子监博士等官,却主要以读书和搜藏古物来填补闲散的生活;以戏曲、诗歌的创作来抒发抑郁的胸怀。
《桃花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最后脱稿的。《桃花扇》贯注了孔尚任毕生的精力,他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间,他住在泰州,
并且孔尚任也曾从事剧本的创作,《小说枝谈-桃花扇》引《脞语》说:“孔东塘尚任随孙司空在丰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枣园中,时谱桃花扇未毕,更阑按拍,歌声呜呜,每—出成,辄邀映碧共赏。”
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样的记载,同时,他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溶、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桃花扇》的最后定稿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回京以后,又经过十年惨淡经营和三次易稿,才在康熙三十八年成书,次年因文字祸罢官。
二年后,他怀着依恋和激愤的心情离京回乡。
“挥泪酬知已,歌骚问上天。真嫌芳草秽,未信美人妍”(《留别王阮亭先生》);“诗人不是无情客,恋阙怀乡—例心”(《出彰义门》):便是他当时心情的自白。
并且到了晚年曾几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传奇。
小忽雷是唐代宫中的乐器,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有善弹小忽雷的唐宫女郑中丞因忤旨“赐”死,为宰相。
孔尚任在康熙二十六午所写《元夕前一日,??署中踏月观剧,即席口号》:“策管吹开月倍明,灯桥踏遍漏三更。今宵又见桃花扇,引起扬州杜牧情。”
同时他在《放歌赠刘雨峰》中曾说:“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
可见他的罢官是由文字肇祸的。权德舆的旧吏梁厚本所救结为夫妇的传说。
《小忽雷》传奇即以此为蓝本,并牵入当时著名文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生活,描写了文士和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都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
此外孔尚任的诗文还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是我们今天考查他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
至于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话,怎么说呢,因为《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