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龙蛇不能同穴居-《超维之道》


    第(2/3)页

    在这些人来之前风尘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厉害——

    明天,就走吧。

    他一直等着村支书说完,才道:“叔,我明天就要走了。什么事儿不能和你们说……”没有人当他是在推脱、说谎,而且他也的确说的是实话。只是这句话在他们听来,却有了别的意味:总理夫人是来找风尘的,而且是急事……那么,肯定是关系到国家科研的大事情了,这种事情可耽搁不得。

    而之前的“拜托”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一直到了日头落尽,夜黑风高,人才终于重新散去……

    炕上,四老汉盘着腿,“吧嗒”“吧嗒”的吸着烟,烟锅里的烟丝忽明忽暗,良久,一锅子的烟都吸的尽了,他才咂巴一下嘴,吩咐二泉:“你去,把那些书都给小风送去哇……我这儿也就这点儿好东西了。你这个浑球,也不知道整天都瞎说甚了……”旁的人不清楚,二泉不懂,但四老汉却明白——风尘这一走,便不会在回来。四老汉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不免埋怨自己儿子的浑球——若是他不宣扬自己看到了红旗车,看到了秦璐瑶,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风尘也不会走。

    他看的明白,很明白,很透彻……

    但没法子。

    人性如此,从春秋战国,一直到21世纪,从未有过变化。现在发生的一切,除了科技的进步,在人性上,却一直都是昨日的重复——道德,从未有过所谓的进化,也从未有过所谓的进化,本就是一种伪命题。

    精于术数、命理的四老汉若看不透这一点,又怎么能算的那么准?

    流传了千年依然兴盛不衰的命理之学,创立于古,却依然可以应用于今,这就是人性从未有过变化,道德也不曾有过变化的明证——

    无论是人性的沦丧,还是道德的变化,只要变化,那曾经的命理就不能再适用。既然适用,那就没变。

    之所以现在的人时常说什么“道德滑坡”无非就是生活方式改变了而已。交通方式更加便捷,信息交流的时效性,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各种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大增,这才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毕竟在之前,社会的形态是“静态”的,除了行商、官员会满天下的跑,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是困局一地,被捆绑的死死的。于是身边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甚至还是一些亲戚,讹人、逞凶就要考虑、掂量一下自己是否还要在这里生活,即便要坑,也是坑外乡人——而且这种事向来是不少的。那么道德又是如何滑坡的?人心又是何时不古的?是放开了人们身上的枷锁,让人员可以自由流动,是鼓动经济,现代化的时候。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

    身边的人都是陌生人,人情淡漠,一栋楼里的邻居也许都不认识。既然谁也不认识谁,那么讹人自然也就不会考虑是否要在这里生活的问题了。这和好人、坏人无关,只是因为人性如此。

    人性啊……

    四老汉看着窗外,有些出神。

    二泉抱着书,深一脚、浅一脚的出了村,直接用身子扛开了集装箱房的门,风尘没有睡,时间还有些早。

    “叔……”

    二泉有些歉意,将书放在床上。“俺大让我给你的……那个,小风。叔不该碎嘴子的,不然也没这么多事儿了……”

    风尘道:“叔你说什么了……不关你的事。”

    “那,叔就先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