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相似的题-《文道祖师爷》


    第(2/3)页

      殷明摇了摇头。

      只是,这却也未免太小觑自己了。

      他直接提笔,写下破题之策——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知耻。”

      这是讲究“政治”和“刑治”,是一种治国的方针和路线。

      孔子曾批判这种治国方法,因为这种路线不如“德治”,只能算是勉强合格。

      殷明这也是见人下药。

      这位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出身济上学宫,想必是注重礼法和制度。

      殷明这一“政”、一“刑”,应该是正中他的下怀。

      殷明不暇思索,一篇观点紧致,论据精明的文章,从他笔下呈现。

      ~~~~~~~~~~~~~~~

      贡院的主考房在一座三层阁楼上,考官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考场。

      几位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的考官分别坐在两旁,都不多说话,低头等着判卷。

      正中一人,正襟危坐,面色严肃,显然是一个规矩很大的人。

      这就是这次乡试的主考官,礼部侍郎闫炳辉。

      闫炳辉此时两条浓眉皱起,看着面前的一份卷子,似乎心情不怎么好。

      闫炳辉终于敲了敲桌子,问道:“这次乡试,题目是谁出的?”

      在场的一位官员道:“是下官出的。”

      闫炳辉又指了指桌上的卷子,问道:“那这童生试的题,又是谁出的?”

      有官员道:“那是府县上的人,下官不知。”

      闫炳辉一皱眉,似乎想要发作,旋即又把怒火强压下去。

      闫炳辉道:“荒谬,这两次考试,居然题目一样。”

      “便是文举不如武举受重视,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疏忽不得。”

      他盯着那出题的官员道:“你给我实说,你是否受人指使,才如此出题。”

      那官员当即打了个哆嗦,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拜访自己的那位将军。

      对方代表洪京大都督而来,而且要求只是出一个题目,还很合乡试的要求。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对他来说就像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搭上洪京大都督的线。

      这官员当即就答应下来。

      他万万想不到,原来这题是一道跟童生试极度相仿的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