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大件思路-《历史科代表》
第(2/3)页
其实前期招募的1600余名劳力之中,大部分都是那些返乡知青没有出路之人,他们很多人都是无所事事地在城市之中游荡,甚至忍饥挨饿的人都有不少。
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宁愿出去闯上一闯,特别是在市场人员也都是知青出身的背景下,也更加容易接受一些。
20名女知青作为市场开发人员,可都是有着京都师大课题组所开介绍信的,这也更加增加了她们的说服力。
由于大部分都是知青身份,朱闻天打过去电话的时候,蒋玉华提议再增加一些吸引人的措施,比如腾龙留用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才,以及干到一定时限进行内部留用之类的。
朱闻天稍稍考虑之后便答应了下来,并让蒋玉华第一时间跟宋老头那边联系,设法通知市场开发人员,拟订协议将相关条款加上去。
“闻天啊,我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么多了,虽然我是做国际贸易教学的,但是最近10年还真没有踏出国门,所以我说的一些东西未必就符合当前国际贸易潮流。
另外你也可以将着眼点首先放在国内,现在小年轻们结婚都流行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你考虑一下从这方面下点儿功夫也是可以的。”
徐默春在洋洋洒洒分析了一阵国际贸易发展方向之后,又给朱闻天提了一点儿实际的东西,其中三大件这方面倒是正好与朱闻天下一步的打算相吻合的。
本来朱闻天就在考虑上自行车生产线的,经过徐默春这么一说,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还真没怎么听过三大件的流行说法,只是觉得当前自行车需求量非常大而已。
君不见这会儿有个自行车骑是非常牛的,在购物票稀缺的背景之下,能买到自行车的可都不是普通人,在pek老胡同里能够骑着自行车出来遛遛的,那都是牛人。
最初考虑上自行车项目,朱闻天正是看到了这种社会现象和市场需求,如果能够在供销体系之外开个口子,相信一定会大卖、特卖。
而自行车是技术门槛比价低的一个行业,主要还是机械方面东西,生产线建起来更加容易一些。
这也是朱闻天选择自行车生产线作为sz厂区首选生产线的主要原因,此时虽然都上排行榜了,但是朱闻天囊中之物仍然经常出现断货的现象,原始积累有待继续丰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