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分化瓦解-《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2/3)页

    “遵命。”

    刘渠闻言,苦笑一下站起身掸了掸身上的褶皱,只是脸色依旧苍白憔悴,遮掩不住:“大伯放心,这些表面功夫,孩儿还是明白的。”

    刘家家主这才放心,他还真怕刘渠咽不下这口气,稍后跟朱振面前发作出来,不给朱振面子,违背了刘伯温的嘱托。

    不过想要安慰两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拍拍他的肩膀,默然转身走出去。

    刘渠揉了揉脸,长长的嘘出一口气,跟在刘家家主的身后离去。

    二人皆未与王家兄弟说话,甚至连看到没看一眼……王家兄弟相视苦笑,刘家这回算是将这一腔怨气算在了王家身上。

    刘家势大,刘伯温又甚得朱元璋宠信,作为文人领袖在应天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而与朱振的师徒关系,更是让整个刘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与刘家有了龌蹉,王家往后可谓举步维艰。

    王家兄弟心里其实也隐隐不满,当初偷盗朱振的粮草,以及后来的发卖,虽然都是王家的主意,可刘家不是也同意了么?

    别说什么谁蛊惑谁,都不是傻子,若是没有利益,你会听我的?

    现在事情败露名声毁了,断了仕途的前程,就把锅推到我们身上?

    不过事已至此,就算再多废话也是无用……王家兄弟一腔愤懑跟着走出花厅。

    刘家大宅中门大开,刘家家主引着一身青布直缀、宛如邻家串门一般的朱振有说有笑的走进院子,刘渠跟在后面面无表情,却总算全程没有失礼。

    王家兄弟来到朱振面前,齐齐弯下腰施礼,恭敬说道:“见过伯爷。”

    朱振看了他们两一眼,“嗯”一声算是回应,转过头继续有说有笑的跟着刘家家主走向正堂。

    王家兄弟既是尴尬,又是忐忑……朱振对待刘家与他们两兄弟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心里惴惴不安之际,一行人进了正堂。

    刘家家主笑吟吟的请朱振正位,朱振推辞不肯,一番谦让,最后大家将正位让出来,随意的坐在椅子上。

    自有侍女奉上香茗。

    “本伯今日前来,是有一桩富贵,要送与诸位。”

    朱振开门见山直抒来意,却是将堂中诸人听得心里一惊。

    送咱们一桩富贵?

    咱们可是有仇怨在前,相比于富贵,倒是更相信朱振送来的是刀子……刘家家主面上一直挂着笑容,心中虽然惊诧,不解朱振之意,面上却是丝毫不显,苦笑着说道:“伯爷折煞吾等了,先前之事,是我刘家不对,您若是心中有气,有何条件不妨直言。

    刘家顺民,伯爷代替陛下镇守淮安,便是吾等效忠之对象,无论您有何要求,刘家必定遵从便是。”

    这等于是代表刘家表态。

    从今以后,刘家就以您马首是瞻,您说什么就是什么……朱振心中有数,呵呵一笑:“淮安刘家,乃是刘光世之后,与吾那恩师刘伯温,又分属一家,本伯岂敢唐突?

    恩师在应天,忠心勤勉,世人皆知,乃是吾辈后进之楷模,是以本伯自然愿意与刘家亲近。

    更何况因为本伯没有照顾之周,连累刘兄声名败坏,心中难免歉然愧疚,一直想要找个机会补偿,以表心意。”

    刘家家主默然。

    话语之间牵扯到了刘渠,刘家家主不好直接代替,这是失礼的表现,毕竟刘渠就坐在一旁,却始终一言不发,于理不合。

    他便看向刘渠。

    刘渠坐正了背脊,抬头直视朱振,神态未有异样,似乎所有的不甘都不翼而飞:“伯爷言重了,追根究底,此事乃是在下一时鬼迷心窍,冒犯了伯爷。

    所受之责罚,皆是罪有应得,幸得伯爷宽厚,方才保住项上人头,已经是不胜惶恐,不敢有一丝怨言。”

    刘家家主吁了口气,他还真怕刘渠咽不下这口气,跟朱振对着干……王家兄弟则偷偷撇嘴,先前不是还一副恨不得将朱振宰杀的模样么?

    当着人家的面前,不还是乖乖的伏低做小,装什么清高烈性!朱振闻言,微笑道:“当时不过是逢场作戏,事后本伯没做好,确实是本伯部队,刘兄当真不记恨本伯?”

    刘渠坦然道:“说实话,起先的时候,心中确有几分怨气,毕竟一生之抱负付诸东流,有些想不开。

    不过在下也明白,若是易地而处,在下的手段怕是要比伯爷还要暴烈几分,现在的结局亦能坦然接受,心中绝无怨恨。”

    这话其实还真就是刘渠的真心话……本就是他想要谋算朱振在先,被人家计高一筹反过来谋算了,有什么好抱怨的?

    而且,事后的流言,也是其他的世家发散的,与人家刘家也没有什么关系?

    谁都知道,前些日子,盱眙县伯出海打渔去了。

    只是声名败坏,他只是一时有些不能接受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