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备份-《永不下车》


    第(3/3)页

    按原定计划,为保证计划有99%以上的成功率,最好有三到五个避难所。

    但每一座避难所、或曰“密室”的造价,都逾百万马克,而方然掌握的资金,又不能全用在这上面。

    以自己高超的黑客行径,再加上两份兼职,他一时间也没办法筹集更多的“一百万”,如果鲁莽行事,一旦被联邦调查局的家伙们找上门,就彻底玩完,这方面的风险也必须要规避。

    暂时决定两处地址,接下来,一切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

    要让避难所做到保密,一开始,施工是由不明就里的承包商来进行,这时还不涉及到保密,业界的普遍做法更会混淆视听、掩人耳目,把避难所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模块打散、巧妙分配到看似普通建筑的空间内,即便内行前往现场,也很难确定眼前的一大片建筑工地上,究竟有没有安插进避难所。

    基本结构完工后,视掩蔽建筑的进度、施工状况,为避难所配置基本的水、电等官网线路,甚至内装,一般也并不困难。

    虽然避难所一旦启用,就几乎和外界隔绝、也不可能指望外来的水电等供应,但在漫长的“待机”期间,比较经济而稳妥的做法,仍然会和外界的公共管网保持一定的联系,方便补充、替换其中储备的物资。

    如果完全断绝这些联系,一切自理,且不论这样做的成本飙升,单这避难所的规模就会变得十分庞大,进而影响隐蔽性和保全概率。

    但是在基础建设、配套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不能指望不知情的第三方了。

    再神经大条的建筑工人、项目经理,如果承担某处“末日避难所”的建设,每一天按既定方案施工,各种设备、系统与物资陆续进场,规划、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这么一长串流程走完,哪怕白痴都会明白,他们正在建造的大概会是什么东西。

    既要人去建造,又要绝对保密,从古至今,一切人类智慧的思考成果,仍然逃不出“杀人灭口”的俗套。

    末日避难所产业的过去,方然猜测,恐怕也没少发生过类似的骇人听闻。

    但时至今日,既然这生意已发展成了一门产业,甚至还有日渐完善的规范,可想而知,肯定有更温和的办法,解决这施工与保密的矛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