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钱财-《永不下车》


    第(2/3)页

    “哦……

    有点意思。”

    莫名其妙的一段对话,罗伯特*布朗的态度却有所转变,带着些醉意,他在电话里絮叨了一会儿种群演化的课题,让方然改进既有的思路,挂电话前,还很直接的告诉他“我可以给你的推荐信签字,至于应付联考,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打完一通电话,方然才想起,他甚至都没对教授提起那次演讲。

    不管怎样,背景调查有了回报,抓住一个对话中的切入点,让罗伯特*布朗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愿意给他写推荐信,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契机,这次是“财务自由”,方然当场就猜到,教授很可能对此持否定态度,虽然还不清楚,布朗教授为什么会如此反感“财务自由”。

    至于方然自己,用不着掩饰,他很早就断言所谓“财务自由”只是一场白日梦。

    人类世界,古往今来,是否存在财务自由的鼓吹者们所向往的那种人生呢,似乎是有,坐拥巨大财富的人,可以不事生产,仅仅凭借手中的金钱和权力驱使他人为自己服务,这种状态,让很多对“财务自由”心向往之的人羡慕不已。

    于是他们拼命赚钱,聚敛财富,不择手段的想越过那一条分界线,从此拥有随心所欲的人生。

    然而拨开表象,就看得到,财富的本质,无非也只是些借据。

    一张张的纸质钞票,或者,网络系统里的数字,但凡钱财,总归要用某种代价去交换而来,而换来的钱财,最终仍然会用来换得他人付出的代价。

    代价,或许是产品,或许是服务,甚至健康、尊严乃至生命,总而言之,钱财的每一个单位,都是声明,是持有者付过代价的凭据,未来,或许还会再经历一次逆向的兑换。

    但正如让欠债者还钱,很多时候,仅凭一张借据并无济于事。

    追逐财务自由的绝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到,表面上他追逐的是钱财,其实,拥有大量的借据,只不过是未来获得他人所付代价的一个必要条件;要想真的旱涝保收,拿出借据,就能换得他人交出的代价,还必须得有另一种东西。

    这种东西,在现今的人类世界,往往隐藏在帷幕后,罕有出手的机会:

    暴力。

    一手借据,一手代价,持有借据者,往往期待着兑换的发生,另一方却不然,事实上但凡有可能,代价的支付者总倾向于赖账,毕竟代价是实打实的,而借据,拿到手后还能不能再换得代价,有时候,并不十分确定。

    这时,要让兑换顺利进行,持有借据的一方,就多少要借助暴力的震慑。

    甚至,震慑才是本质,只要有暴力撑腰,借据的多与少,有与没有,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