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军队溃散,祖承训只带着百余人败退,折返了回来。 出了这种情况,朝鲜朝廷上下想的不是反思一下自己,而是第一时间跑到了辽东总兵杨绍勋的驻地,要求他下命令,不能让祖承训带兵回国。 让祖承训等人继续留在鸭绿江另一侧。 不过这些话说的太晚了,祖承训此刻已领着残兵返回了辽东。 损兵折将,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 指挥官祖承训先是自责一番,其后他在呈给总兵杨绍勋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任何粮草给明朝军队使用,所以补给必须要从辽东运过去。 第二,军情不实,朝鲜情报指出平壤只有1000多名“倭寇”,然而实际交战后,祖承训估计里面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起码应该有上万人。(不得不说,祖承训确实是老将,这个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第三,指挥权不专,朝鲜群臣一直希望明军能由朝鲜将领来指挥,并且反复压迫命令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参与行动的朝鲜军队丝毫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进到了平壤城,刚一交战,那500名朝鲜军中的400人直接就溃逃了,剩下的100名则是与对方有所交谈。 同时,明军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祖承训还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 尤其是最后一个指控,直接怀疑朝鲜军有投敌行为。 争议半天,朝鲜人是打算什么锅都不背。 杨绍勋总兵后来接受了朝鲜方面的解释,也就是军情是由朝鲜的节度使提供的,可能侦查有误,关于射箭一事可能是因为朝鲜兵器落入倭军手中,或者是因为有朝鲜人遭到俘虏,才受到倭军指使。 祖承训想去找朝鲜国王理论一下,不过朝鲜人也自知理亏,龟缩了起来,不敢再见他。 没办法,祖承训也只能在心里痛骂几句朝鲜国王“mmp”,回到了驻地。 这场大败的消息也不可能瞒得住,事发之后,数份相关报告被已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回了京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