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道理,从一懂事就开始跟庄稼打交道的老百姓们来说,谁都不可能不懂。 为此,王长天陆燕想出了各种方法评定,谁第一批拿化肥,谁第二批,拿多少…… 这是一个加强根据地的凝聚力,同时巩固自己在根据地说话分量的大好机会,虽然很麻烦,但陆燕王长天,还有各村的村支书,都没有要求任何人帮忙,亲自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张然当然也不会主动插手。 他现在又在忙着做实验。 将专程为做实验而提前赶制的粗制磷肥分成数个小份,分别对小块的田地进行施肥,然后观察。 目的依旧是得到最佳的施肥数量,不会因为过多而造成绝收,又不至于以为过少而无法达到最佳的追肥效果。 马成邦赵万林郑天明等人现在开始天天就跟着张然的屁股絮叨。 根据之前达成的协议,根据地的老百姓们用工分换化肥,等工分消耗完毕,才会用粮食,钱物来换或者购买化肥。 当用这些粮食财物开始购买兑换化肥的时候,支队和他们,各占一半的收益。 但仅仅是靠根据地这点地盘,那是不可能赚到太多的。 所以张然将根据地之外的化肥推广销售的权力,全都给了他们。 支队只是划出了外销化肥的范围不得离开根据地周边太远,其它的运作方面,支队不管,只是从所得的利润中抽取三成的干利! 其实向根据地周边销售化肥,靠化肥的作用,支队自己也能做到,完全没必要让这些地主多赚两成。 但张然始终很清楚,支队的最终目的,还是和日军做斗争,而不是赚钱。 如果在这和方面牵扯太多精力的话,必将影响到支队建设,从而影响到支队的战斗力。 交给这帮地主,不但能更好的将他们和支队捆绑在一起,让他们自己的力量在根据地的外围形成一道屏障,对根据地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不用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牵扯精力,就能源源不断的收获钱粮,还能给这些地主们一个让利于他们的形象,张然自然乐于为之。 现在马成邦等人追着张然的屁股絮叨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拿到支队给他们准备的化肥。 因为产能有限,根据地现在制造的化肥光是供应根据地都不够,又哪里有能力再给马成邦等人预留一份? 但马成邦等人所说的明显也在理。 虽说化肥使用,口碑一旦传开,根据地外围的老百姓们对这化肥抢着都是要要的。 但口碑传播这种事总需要时间,而且效果还不保证,哪里有眼见为实来的实在? “张队长,我的要求又不高,你就给我三百斤磷肥,一百斤氨肥就行!” 马成邦央求道:“远光那边的试验田我都搞好了啊,而且我都已经给那周围的老百姓们都打过招呼了,让他们自己看着,这施了化肥的产量和不施化肥的产量,区别有多大——你说这,要是你不给我化肥,我那试验田增不了产,不影响咱们支队化肥的销量嘛?” “是张然牌化肥,张然牌化肥——品牌你都说不清楚,还好意思跟张队要化肥?” 赵万林郑天明等地主仗着人多势众,几屁股将马成邦给拱开,满脸献媚的表示,自己等人可没姓马的那么贪心,自己这么些人,加起来就只要二百斤磷肥一百斤氨肥就行了…… “哎呦,我说各位大老爷哎,你们就饶了我行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