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辞职报告-《扬帆1980》
第(3/3)页
“咱们现在聊点实质性问题。你从向阳食品厂辞职后,将来想做什么?要自己创业吗?”厂长道。
“不,自己创业我没有本钱,有些苦我也不一定吃的了,我准备加入一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团队。”
“哦,这么说已经有目标了?”
“对方已经跟我接触过两次,我也去对方的企业实地了解考察过了。”
“民营企业给出的待遇一定比咱们这里的收入高。”厂长道。
“收入高一些是事实,但收入绝对不是问题的关键。”
“那是什么对你产生了吸引力?”
“根据我的观察,民营企业,起码我去考察这家企业,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还有他们灵活的机制,宽松的环境,以及极高的工作效率,等等等等。”赵馨梅道。
“你认为咱们这里缺乏很多东西?”
赵馨梅没有直接回答,她用沉默表示赞同。
“你说这些问题,你们企管科曾经给我提过,我相信那都是你的见解,其实,我也早就意识到了,但是咱们的现实摆在这里,有些事不是我不愿意去做,而是国营企业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掣肘,很多时候我是心有余,力不足啊!”厂长哀叹道。
“厂长,国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是哪一个人在某个时间形成的,同样,向阳食品厂的现状,也不是你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想改变现状谈何容易?现实中有个例子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我说的这家民营企业也是做食品加工,他们的产量比咱们小不了多少,全厂员工满打满算还不到七百人,算上车间主任以上的干部,所有脱产管理人员加在一起才三十来人。你说这产品成本还有法比较吗?可是要说减员,都在一条船上,你把谁推下水?你能减谁?”
厂长非常赞同赵馨梅的看法,他马上接话,“不要说减员,就连一个简单的员工分流都很难往下进行,人们都只想少干活,甚至不干活,还要多拿钱。”
赵馨梅认为,国营向阳食品厂各方面的人才配备相当齐全,甚至个别专业造成了人才浪费,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有些人才宁愿混日子,自废武功,也不愿为单位的事操心出力。在一个干多干少,干与不干都没啥区别,或区别很小的环境里,有些人的自暴自弃也可以理解。
在赵馨梅的印象中,厂长是个技术官僚,无论生产技术还是企业管理的能力都很出众,否则,在全厂几百名知识分子中,他也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向阳食品公司的一把手。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也是有劲使不上,仅一个激励政策,在全厂讨论了多次都定不下来。
“我很理解你的难处,厂长,说实话,你这个工作最难干。”赵馨梅道。
“理解吗?我怎么觉得你是在用辞职,来对我的无所作为进行抗议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