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训戒,法王-《聊斋之证仙途》


    第(2/3)页

    司马学政既然下定决心要替弟子扬名,当然不会半途而废,袖手旁观,眉眼通透的学政府管家早就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当然啦,作为“斗酒诗百篇”事件中的另外一个主角:崔远,在经过此事之后将会如何声名狼藉,就已经不在所有人考虑的范围内了。

    虽然说崔远作为院试第三名,同样也是司马学政的门生,但是亲疏之分,远近之别,在崔远和苏峻之间如何抉择,司马学政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再则说了,若无崔远的声名狼藉,如何彰显苏峻的才气风骨而不至于落下狂生之名?

    士林重才,更重德行。

    所以必须得有崔远的“丑陋嘴脸”,“小人心性”,“故意诘难”,方才能体现出苏峻同学的温恭谦逊,豁达大度嘛。

    苏峻同学虽然才华横溢,才高八斗,但是绝对不是四处显摆的浅薄之人,只能是在老师的“算计”和同年的盛情下,“勉为其难”地显露才情而已。

    至于后来一怒之下“斗酒诗百篇”,那必须是在崔远的百般诘难,挑逗下的意气之争。

    少年人嘛,难免会有飞扬跳脱,率性而为的时候,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真性情而已。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无恶难显善。

    所有的传奇故事,必不可少的因素便是那些嘴脸可憎的反派人物,否则便难以流传甚广。

    正如诗仙李太白“斗酒诗百篇”的典故,为何可以流传千古?

    不正是因为高力士这个权宦的衬托,方才彰显出李诗仙那不畏权贵的风骨,“天子呼来不上船”,那是何等地让人神往?

    崔远虽然说不上权贵,但是炮制成豪门学子嫉妒贤能,百般打压苏峻这位“寒门士子”的剧本,还是很有市场的嘛。

    如此一来,牺牲崔玉郎一个,成全大家,成就一桩士林佳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有所获益,岂不是美哉?

    这一切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在场的生员都是眉眼通透的聪颖俊彦,悄咪咪地确认一下眼神,一个完美的剧本就已经新鲜出炉了。

    所以诸生对苏峻非但没有嫉恨,反而有不少人在转动念头,考虑如何与苏峻交好了。

    暂且不说与苏峻为友可以光明正大地“蹭热度”,若是他在“恰当”的时候,在司马学政面前提一下自己的名字,那岂不是前途无量?

    …………

    话分两头,花开两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