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岌岌可危-《我什么没干过》


    第(3/3)页

    “命令炮兵部队,立刻覆盖悬崖上面。”

    旁边的副手吓了一跳。

    “将军,上面可还有不少我们的小伙子呢。”

    巴克纳凝重地摇摇头。

    “不能等了,现在就进行炮火覆盖的话,虽然会误伤不少我们的人,但还可以让一部分士兵退下来。再晚一点的话,他们就会被脚盆猴子杀光了。”

    日军这次的反击,是积蓄了许久力量的一次倾巢出动。所以此时此刻,悬崖边缘的战斗中,日军比美军多了许多。

    他很清楚,白刃战再继续下去,上面的美军除了全军覆没,不会有其他的结局了。

    相反如果此时利用炮火覆盖的话,日军生怕损失过大,肯定会选择撤退的。

    这样一来,除了被自己的炮火炸死的士兵之外,还是有一部分人能够生存下来。

    巴克纳是一名军人,和政客不同。

    面对着复杂的局面,政客通常都会权衡。而军人,则只会取舍。

    权衡的是利弊,而取舍的则是生死。

    这也是为什么文人、政客领导的军队,根本打不过纯粹的军人领导的军队一样。

    就好比好水川之战,当时李元昊的策略是利用一部分兵力牵制韩琦,而主力则猛攻任福。

    最终任福兵败自杀,宋军全线溃败。

    而在李元昊进攻任福的时候,韩琦是怎么选择的呢?

    他的选择就是全力援救任福,把手中的兵力一点一点投入到救援中。

    结果他正面攻不破李元昊的阻截,派去的援兵又救不出任福。

    这就是政客领兵的坏处。

    如果此战的宋军指挥是狄青,看到李元昊敢这么干,肯定会尽起手中之兵,根本不会顾及任福的死活,而是拼死进攻李元昊。

    任福一员偏将,哪有李元昊重要?

    李元昊当时手中的大部分军队都派去围攻任福了,就凭他手中剩余的那点兵力,拿什么来抵挡宋军的攻势?

    权衡与取舍的不同,也造就了政客和军人在战场中的不同做法,最终影响了胜负。

    幸好巴克纳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在关键的时候,做出的是取舍,而不是权衡。

    隆隆的炮火声中,无数的日军士兵和美军士兵都死于非命。

    而看到美军如此悍然,竟不顾自己人的死活,日军也怕了,不得不快速地脱离了战场。

    见日军终于撤了,巴克纳才下令停止炮火覆盖。

    可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死于炮火之下的美军士兵,起码有一千多人。

    但却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个做法而活了下来,没有全军覆没。

    看到战场终于平静了,巴克纳幽幽一声长叹,吩咐道:“让剩下的小伙子们撤下来吧。接下来的进攻,换77步兵师上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