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公公誓死抗敌-《残明》


    第(2/3)页

    这样的人,将来肯定用得上!

    再想到其他几百名矿徒,汪克凡的心中更加热切,与散漫的农民不同,矿徒有更强的纪律姓,吃苦耐劳,不怕危险,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成为一支优秀的部队。

    脚下加快,他带着众人一路来到县衙,刚进仪门,就听到大堂里有人在争吵。

    “卑职以为,我等应尽早撤离崇阳,最少也得退到岳州府。”这是县丞陆传应的声音:“何军门如今生死不知,湖广文武群龙无首,崇阳已成一座孤城,万万是守不住的。”

    “是啊!那么多三品四品的大官都跑了,连堵胤锡也去了常德,咱们何必在这里死撑!”孟宝的大嗓门非常响亮。

    大家都在往南跑,除了后面的岳州府外,崇阳前后左右都没有明军,已经处在第一线。面对李自成和阿济格的几十万人马,守在这么个孤零零的小县城里,怎么看都像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本县又如何不知此中凶险,但诸位现在想走,就走得了吗?先不说丧城失地之罪,就是那汪克凡也不会放我等离去。”许秉中的声音嘶哑焦灼,可以想象他此刻焦头烂额的神情:“再者说了,我等若是逃离崇阳,与丧家之犬何异?曰后寄人篱下,嗟讨求食而不得,何苦清名毁于一旦!”

    文人士大夫最重名节,最重个人艹守,还没看到敌人的影子就弃城逃跑,不但会在仕途上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许秉中自己在心理上也过不去这道坎。

    (明末官员中虽然有很多投降变节的软骨头,但也不乏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忠臣。根据乾隆朝编撰的《胜朝殉节诸臣录》,自万历四十六年至康熙三年,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贰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却多达三千七百八十七人。

    这个数字也许不太准确,但满清入关之后,夺取天下的过程绝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一次次残酷的战争,血腥的屠杀,杀尽了汉人的脊梁,留下大抵顺服的奴才,对汉文化进行野蛮的阉割截取,才把中华文明强行拖进二百多年的黑暗中。)

    许秉中一抬头,正好看到汪克凡来到大门外,心中突然多了几分底气,对众人劝道:“闯贼流窜不定,未必会来崇阳,我等若一片孤忠死守于此,必可得上官体恤,百姓拥戴,只需坚守数月,待敌自去,岂不是奇功一件?……”

    毕竟敌人还没来,也未必会把小小的崇阳看在眼里,冒险留在崇阳,还有侥幸过关的可能,高风险换来高收益,挣下一份实实在在的大功劳。如果现在逃跑,万一李闯和清军不来崇阳,就鸡飞蛋打两头落空了。

    但是别人却不这么想。

    “堂尊此言差矣!”县丞陆传应连连摇头,没有看到汪克凡已经走了进来:“堂尊若慷慨赴死,虽可成就忠烈之名,但于国事何补?不如忍辱负重,留得有用之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