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暖阁叙话-《重生南朝》
第(2/3)页
王修又是微微拱手,道:“如今的朝堂,随着宋公霸府的不断壮大,来自晋室的声音已经很弱了。但是,那些居于江左的世家门阀,依然有不少是晋室的追随者,这些人多是当年跟随司马氏南迁的北方大族。”
“宋公若想取晋室而代之,怕还得向这些江左门阀,做些妥协才行。可是,如何才能利益均沾,这是最难把控的。特别是今日的关中,因为长安公的胆识,算是彻底的将这片故土收归中国。”
“可江左那些世家门阀,有不少出自关陇。现今也有像韦,杜这样的族亲居于此地,他们怎会不来分一杯羹。”
“所以,宋公才会直接让长安公添为卫将军,自行开府建衙。内里,恐就是希望长安公尽快的掌控关中。到时,就算这些人想要插足关中事物,怕也只能望江兴叹了。”
刘义真听完,嘴角微微一翘,看着王修道:“难道,寡人这一年多在关中所作所为,还没能掌控关中吗?”
王修看了眼刘义真,露出一丝难明的笑意,反问道:“长安公自己觉得了?”
“哈哈哈......”
刘义真突觉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大笑道:“寡人到是忘了,这关中之事,大多是交由长史打理的。看来这一年多,不容易啊。”
“长安公,能理解就好!哎...”说着,王修无奈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这最难捉摸的就是人心啊。为了关中的稳定,为了这京兆之地的官员安排,下官也不得不像杜陵邑那帮子人做些让步。”
说着,王修顿了顿,一脸无奈的说道:“就拿着招纳贤才之事来说,下官也巴不得关中的才子都来啊。可是这些人,有多少出自世家门阀,多少又是来自寒门的。”
“有时候为了平衡各方关系,下官不得不将一些只会空谈的世家子弟招进来,而后安排到官衙中学习。可这帮子人,又有几个把那些个官员们放在眼里的。寒门的子弟,到是没有这些人乖张,可是却无背景,无半份功绩,很难有出头之日啊。”
听到此,刘义真有所深意的看了眼王修,道:“这招贤纳才就那么复杂?”
说着,刘义真语音有所抬高,站起身指了指王修道:“寡人啊,听到现在,算是明白长史今日的来意了。一个,长史的确是为了向寡人表明心迹,这点寡人特别感激。另一个,怕还是为了招贤纳士之事吧......”
“长史啊长史...”刘义真有些生气的道:“你是我卫将军府的长史,此前也是我安西长史。你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做出些许让步,寡人能够理解,也支持。”
“但是,寡人还是希望长史能够明白,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哪一人,一家的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想来长史不会不知。”
“寡人之所以要招贤纳士,不就是为了能够彻底的整治关中,如果继续让那些个尸位素餐的世家子站在高位上,这关中还是那个样子,谈何整治?”
“所以,从即刻起,集贤馆招纳的贤才,绝大部分必须是寒门子弟。所谓的‘高门无寒士,寒门无士族’的境况,别的地方寡人管不了,但是在我关中之地,得改了。”
说着,刘义真猛地一挥衣袖,惊得王修也站起了身。这长安公,小小年纪,志向真的不可小觑。
激动的说了那么长的话,刘义真好久才平复心情,看了眼躬身侍立在一旁的王修。神色间亦有些无奈的道:“以后集贤馆招的贤才,要去官衙学习的时候,先在我卫将军府做一次考试吧,考试合格的才给予安排学习,学习完之后,下放前还得再考一次,只有更优秀者才能外放为官。”
“诺!”
刘义真的一席话,听得王修那是面红耳赤,却又无法反驳。有时候,处在这个位置上,总是有所顾忌的。可有时候,是不是真的又顾忌太多了呢。
刘义真没有理会王修现在的表情,只是淡淡的看了眼王修道:“集贤馆,长史继续负责吧!虽然要把握尺度,但也不能有太多顾忌。想来,这关中之地,还没有谁真敢跳出来反驳我卫将军府!当然,真有那么一天,寡人也不介意血流成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