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日晒之苦,暑热之毒-《好辰光》
第(1/3)页
日食之患将才过去不久,便到秋日科考大典,这时节并没有科举,但有统一自由报名参考的孝廉、秀才、贤良文学、茂才等科目,时人多称之为科考。并没有非常规律的时间安排,而是看朝堂与地方的需求,算下来约是四五年一考。
除自由报名之外,还有由各地方察举而来的地方优秀人才,他们拿着举荐书,是比自由报考的人更多几分把握,但科考与以后将会有的科举制度差不多,一样是要把名字遮起来再阅卷评卷的,因为考起来的时候谁也没优势。察举上来的地方人才优势在于考中后,他们更容易选上官,也更容易被安到好一些的职缺上去。
这种约定俗成,连邰山雨这样不关心科考的人都晓得,毕竟她邰哥当年是考过科考的,且是察举。她邰哥一心做学问的人,怎么可能自己去报名,还是时任礼部尚书,与邰哥同出一家书院的不知高出多少届师兄欣赏其文章,把他举荐上去的。
当年邰哥考得不错,第五名,前五名里两个是察举的,三个是自己报名参考的,察举的很快选上官,且衙门都很不错,职缺也好。另外三个,哪怕名次更高也慢了一步,主要是吏部会对察举上来的优秀人才更熟悉。好比邰哥,没参考前就是满洛阳城公认的少年才子,虽然才学不在诗赋上,但经义文章一样写得非常漂亮——按现代的分法,邰哥的学术方向是哲学向的。
“乃有自举始,察举与自举之士子,便有龃龉,察举士子因地方层层上报,家世来历俱可考,又乡间具名,是以选官更易。而自举之士子,因来需往地方发函核其身家,验其素名,自然时日更长。”前边的察举乃是同僚举荐,自然可以把好职缺先活动走,到后边的职缺便是走剩下的,当然比不上察举的举子。
说是优势,不过是时间上的优势。
但有句话说得好,盛名之下无虚士,察举制亦非常严苛,有才不举是过,举才有误更是过,这也实施连座制。官员们爱惜羽毛,且每二十万人才一年一个举荐名额,为政绩着想,当然要举荐名声响当当,学问也响当当的人才。
现在朝堂上议的事自举士子在礼部门前静坐不去之事,他们倒聪明,不到紫微宫前坐:“陛下,此事需速决,不宜拖太久。”
“安抚自要安抚,但若以自作要挟求位,却不能应。”
这事要真发生在紫微宫正门前,谢籍早炸了,他家小青梅天天出出入入的,不是要被憋得连门都不好出么。走侧门?这种事怎么可能,堂堂皇后怎么能走侧门。所以这会儿,谢籍很安稳,并没炸,反而能条理清晰地思考如何解决:“先着太学前去安抚一番,问问他们意欲如何,余事再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