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多么成熟的体制,简直让人震惊,细思恐极。 …… 特别是大秦帝国军中有二十军功爵位制,用来层层选拔优秀人才。而文官系统,也不逞多让。 学室是大秦帝国专门培养文法官吏的官设学校,分别设在咸阳与各郡。学生多从文法官吏子弟当中选拔,十七岁入学,学习三年。 学满三年之后,在所在学室参加资格考试,背诵五千字以上者为合格,除授为史外,既可以担当文法小吏。 授为史者,进而可以参加朝廷主持的初等选拔考试,初等选拔考试在各地进行,各郡考卷统一送往咸阳,统一由少府属下的大史审阅判定。 判定的结果,提拔最优,处罚最劣。 成绩最优秀者一般会任命为出身县的令史,相当于秘书一类,直接在县令手底下工作。成绩最差者,其所授的史职将被取消。 三年之后,出任令史者还有一次高等选拔考试,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审查,选拔最优秀的一个人,进入宫廷担当尚书卒史,以内廷秘书的职务,直接在皇帝左右工作。 正因为如此,在大秦帝国这等民风彪悍的大环境下,每一个脱颖而出的人,都是朝廷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而一个人升迁到这一步,按照大秦帝国制度,最快需要九年时间。而一个人十七岁成年入学宫,到这个时候也不过二十七八岁。 二十七八岁前后,正当年华,可谓是前程锦绣灿烂。 ? ?学宫选拔制度与二十军功爵位制,再加上一个秦法,是不是有一种学校,军衔制度,法律三驾马车的既视感…… ? 让人不得不感慨,这里是那个迅速凋零的帝国…… ?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