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有两把刷子-《百工匠心》
第(2/3)页
“唯一能使它们流传至今的手艺就是重新装裱,这也是为什么装裱被称为字画的第二条命!”
鲁善工皱皱眉,好奇问道:“您老难道也……”
“哎,说起来挺丢人,想当年我也练过几个月装裱,甚至有机会跟随明师,如果不是自己坐不住,说不定现在能进故宫喽!”
宋学明摆摆手,回忆道:“我十几岁出头的时候,家里托关系给找个师傅,孙成之老先生,那可是高人,国宝五牛图就是他亲手修复而成。”
“你不知道当时装裱师身份有多高!就拿最简单的例子,当年故宫随便一个修字画的师傅,工资最少一百五十块!”
“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换算成现在最少五六万,我记得当年在大前门下一次最有派头的馆子,拼命吃,结账不过二三十块,你说厉害不?”
鲁善工很惊讶,早就听过古玩行也分三六九等,可没想到玩字画的这么牛逼?
“头三个月,孙师父给我一沓纸、一把马蹄刀,要我剔掉纸上的草棍、煤渣,但不能弄破纸。实际上是练刀的力度,因为修旧活和补口,缺失部分都要刮平。如果没有基本功的练习,那个口是刮不平,像狗啃过似的,所以目的是为练刀功,力度有准头。”
“练完刮纸,再练刷纸。用鬃刷蘸浆水刷旧纸,不能刷破纸,不能刷出褶子。十几张刷到一起,你得把它们黏合起来,变牢固还不空。最后变成一个墩子,纸墩子也不浪费,回来做册页,还能当裁板使,一举两得。”
“当年孙师傅人和气,提前告诉我说开始一定会觉得枯燥,但慢慢地能感觉到那个鬃刷划过不同纸面的阻力,甚至能感受到宣纸的膨胀与收缩,到时候才是真正入门的关键。”
宋学明接过鲁善工的茶,喝一口,慢慢放下,后悔道:“可惜啊,我还是没有坚持住,不到半个月哭着闹着要回家,最后没有办法,老师傅亲自送回家,只留下一句话:这个孩子不适合干这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