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有什么意义-《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3/3)页

    我接着说到:“我建议,你给省教育局领导做工作时,同时把这作为教育探索的一部分,争取在你们乡中进行试点。他不出一分钱财政资金,就当试验一下。成功了,他有功劳。失败了,他改过来也没损失,这不就得了?”

    小苏建议:“如果发个文就更好了,没有文件,有个批示也行。现在,就这东西管用。”我听到这里,觉得小苏这人没走官场,如果走官场,他肯定会很成功。

    “如果这能够实现的话,我只需要掏出网络费用,建立一个小的机房,每个教育建立一个投影装置,一台电脑,几个维护人员就行,前期投资三百万,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不对?”

    小苏说:“还得把每年的运行费用算进去,设备维护,私立学校的费用,人员费用,每年,起码维护这一块,得加两百万吧?”他想了想,说到:“不过,两百万,对李哥来说,只是收入的一小部分,承担得起。”

    “关键是,万一成功了,我是说万一”李茅激动起来:“那我就算这一生只做成了这一件事,我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孩子,对得起我的父亲了”。

    “你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问到:“我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你的人生,另一方面是指你办的这种教育。”

    李茅想了想:“我成功的标准,从人生来说,起码我自己幸福,并将这种幸福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也就是说,我能够在别人幸福的路上,做过一些好的影响,人生就有意义了,就成功了。要说这个教育成功的标志,还是靠硬指标。先不说改变穷孩子命运这些大话,只想说一本率明显提高,二本率占半数以上,最终,再考出几个清华北大,对不对?”

    当然,硬指标,是理工男最在意的。他们数学好,喜欢用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

    但他这段话给我冲击的,更多的是第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影响更多的人,好的影响,就是好的人生。

    妍子所谓的做功德,那是她自发的善心,出自于天性。但像李茅这样,将善心做成事业,那就是出于某种自觉了,这是更高的一种境界。

    可怜,我读了更多的圣贤书,却在境界上,根本没有李茅的高度,连小苏也赶不上。

    小苏说到:“我没你们有钱,但是,我要努力挣钱。李哥,如果你的试验成功了,我也要学,到时,有事找你们临时借点资金,你们可得满足我。”

    李茅说到:“我先趟一趟吧,你们要搞的话,我来支持,我们三个都是从穷地方出来的,我们今后挣了大钱,可以像庄哥所说那样,成立一个基金,推广我们的设想。放心,小苏,我不怕给你借钱。甚至,你如果要干这种正事,我在咱们手机公司的股份分工,都可以借给你使用,前提是,你能不能在你那学校里,产生北大清华生呢?”

    “难!我们学校,历史以来就没出现过这种学生。”

    “难道,你不想开创历史?”李茅这样问,明显显示出了他有点难以自持的兴奋。

    当我们晚餐结束,各回各家的时候,我们在酒店门口告别,我们一起面对着嘈杂的大马路,停顿了一会。我忽然觉得,这街上的某行人、街角的某个灯、店铺里的某个伙计,仿佛与我有关。在这烟火气十足的闹市,各种响声亲切,一种希望引领下,我仿佛听到了交响曲的节奏,和谐而宏大,优美而激动人心。

    我重新回到了当年第一次到北京时的状态,有某种说不出来的希望和期待,也有某种在喧嚣中跳动的情怀。但是,当年,这种情怀是盲目的,而现在,这种情怀仿佛有了一些寄托,仿佛催着我的脚步,向某个光明的地方前行。

    我们三人,没有什么礼貌的告别,只是相互看了一眼,眼神中的火花明显,彼此心照不宣。

    我记得某本书上说过,人生本无意义,但总给它寻找点意义,才会让生活变得有意思起来。

    开车回家,才想起,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要到酒吧看看。

    北京的道路,如果你错了一个路口,得好久才能转得回来。但此时,我心里根本没有焦急或者烦躁,仿佛有一个暗藏的使命,让我心理踏实起来。

    当车子在邻近商场地下停车场停下,我故意没乘电梯上去,步行出了停车场。与安静的地下室相比,外面街道的声音和色彩几乎是扑面而来的。

    远远已经望见酒吧了,我听见身边有声音传来。这是一个中年保安,正座在收费亭边上,用手机在看电视,我记得那个电视剧,那是《士兵突击》。这中年男人也许当过兵,也许曾经和许三多有一样的情感,也许有王宝强曾经的经历。

    我路过时,在这巨大的喧嚣中,仍然清楚地听到,他手机里传出的台词:“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