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求子路-《我在泰国开店卖佛牌》

    上到二楼,进去才发现还真是浓浓的老上海三十年代的调调,从墙壁到地面,从照片到壁画,从桌椅到摆设,无一不是旧时上海滩风格。夏老板夫妻早就到了,唐人街的中午本身就比晚上冷清,而且这种在泰国的老上海高档餐厅也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现在虽然是饭口,大中午的居然没人吃饭,就像包场。这里都是四人桌,夏老板夫妻挨着坐,我只好面对夏老板坐下。

    夏老板大约四十几岁,气质看起来挺儒雅,两人穿着打扮也很得体,虽然看不出是那种暴发户,但一看就知道是有钱人。我喜欢关注表,看到夏老板戴着一块款式简洁的皮带江诗丹顿,顿时肃然起敬。这牌子可比劳力士贵多了,而且我早就听说,真正的有钱人都戴皮带名表,只有我这种连暴发户都算不上的才从骨子里喜欢劳。

    夏夫人长得不错,但看起来气色很差,脸色比较白,似乎有些没睡醒似的。穿着缎子旗袍的泰国女服务员先泡了壶龙井,在我的谦让下,夏老板点了几个菜,然后开始聊天。他说:“冯总在北京的佛牌店我没去过,但早就听说了。很多朋友都在他那里请过佛牌,还有个开饭店的老陈,他老婆打了胎,然后一直生病不好,还总梦到小孩找她索命,后来也是你帮老陈从泰国找的法师,做了超度法事之后就没事了。”

    “北京开饭店的老陈……”我想了想忽然说,“哦,是不是在东四开火锅店的陈老板?光头,大高个,喜欢玩蜜蜡的那个?”

    夏老板笑着:“没错,就是那个老陈,我和冯总都认识他,但说实话,就算是这样,我也不相信鬼神这套东西。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了,病急乱投医?我们算吗?”他看着自己的老婆。夏夫人似乎没什么心情聊天,只轻轻吐了口气,没回答。

    菜上来之后先吃,我在上海玩的那阵子也只是吃小吃,凡是高档些的大饭店我是不会进去的,因为没必要,一个人充什么场面?但吃了这家的菜我才知道,上海菜原来并不是我理解中的只有灌汤包、云吞、阳春面和白斩鸡,还有很多精致可口的大菜。尤其醉蟹和咸烧白,真是从没吃过。上海做法配上泰国的海鲜,真是无敌的。

    边吃边聊,夏老板也没瞒我,说了他们家的全部情况。这位夏老板并不是上海本地人,而是张家口的,十几年前来到上海闯荡,先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打零工,要么干剧务要么打灯光。看惯了拍电影之后,某次他跟副导演说了一个故事,两人一拍即合,副导演找来编剧把本子写好,立项后拍出来反响很不错。从那以后夏老板就进入影视圈,从编剧到导演,再到制片人,什么火拍什么,那阵子光情景喜剧就拍了七八部,赚了不少钱。

    我心想,冯总说他赚过不少黑心钱,估计不是拖演员工资,就是用画大饼的方式让演员当廉价劳动力,再不就是瞒预算。

    夏老板继续说:“我们有个儿子,要是还活着,到现在也该念小学六年级。两年多前他在教学和同学玩耍,被恶作剧挤下五楼,当场就不行了。悲伤之后,我和老婆商量,她虽然已经四十三岁,但现在医学发达,应该还有机会怀孕,可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怀不上。”他看了看妻子,“先是到医院检查数次,我俩都没有任何问题,可就是不行。”

    夏夫人神色有些尴尬,我连忙说就算不能自然怀,现在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的技术不是很成熟了吗。夏老板说:“问题就在这儿!先是人工授精六次全都失败,干脆试管婴儿吧。这个成功率很高,可你说怪不怪?在北京做过一次,升化了;广州做过两次,都是不能着床。我俩干脆跑到泰国来做,可能是卵泡催得太熟,出了三胞胎,我俩觉得太多,倒不是养不起,而是我们夫妻生意太忙,精力不够,照顾不过来,于是就跟医生商量减胎。说成功率只有五成,开始减两个留一个,可剩下的那个也没成,休息数日天后再做第二次,还是三胞胎,这次减胎一个留双胞胎吧,没想到还是全灭。第三次只放一个,成功了,植回我老婆体内后怀孕两个月,没想到直接流产。医生劝我们半年后再试,不然女方的身体受不了,催卵针打太多。”

    “北京一次,广州两次,泰国三次……”我掰手指数着,“总共六次了?”夏老板说可不是吗,六次试管婴儿,催出几十个卵泡,女人每年只能造出十二个来,可这不到两年,她已经把六七年的卵泡给浪费掉。现在四十五岁了,因为人授和试管,吃药打针催卵,身体状况也是越来越差。再过半年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可能试管都没戏。

    夏夫人放下筷子,幽幽地说:“想要孩子的要不上,那些人有了孩子也不是养不起,却非要打掉,真是不公平!”很显然她指的是开火锅店的陈老板。

    我说:“没记错的话,那个光头陈老板的老母亲非要抱孙子不可,不要孙女,要不然他也不能逼着老婆打胎。”夏夫人说是啊,可又能怎么样,做完法事之后,老陈的老婆病是好了,却又怀个女孩,老陈他妈还要儿媳妇做流产,两口子都给老太太下跪也没用,还是打了。

    这让我非常惊讶,那桩生意已经是去年的事,没想到那个陈老板的母亲居然如此封建。夏老板气愤地说:“那次我刚好到北京办事,顺便去老陈家作客,正看到他老妈跟儿媳妇吵架,说她没安好心,一心想要陈家绝后,话说得难听。连我都听不下去,就劝了几句,没想到老太太跟我也吵,后来不欢而散,我也走了。”我笑着说这种客户我也遇到过,中国现在的老一辈人都是从解放前过来的,思想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