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4-《指南剑》
第(2/3)页
“联弱以胜强。”这固然是商羽坤献给吴明的一条道路。太后心思慎密,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丞相这次破天荒的找她商量,更让她看到了一个契机。一个混水摸鱼,趁机扩张势力的契机。
丞相的声音在金殿上回荡,虽然不怎么大声,但在多年的积威下,却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他的话已说完许久,金殿上仍是一片静寂,落针可闻。过了半晌,陶雨才低声道:“丞相认为,吴大人年龄尚稚,不足以担当总督重任,列位卿家可有异议?”
她这样问,看起来不偏不倚,实则是想叫人跳出来唱对台。只是她在军方实在没什么人,吴明是事涉自己,自然不好多说。而唐轩等人有心想帮腔,但事涉军方,也不好多嘴。陶雨扫了下方一众文武,直接点将:“杨将军,你对吴大人甚为了解,虎门杨家又长期担任北方总督,为朝廷戍守北原州多年,家学渊源。在这方面应该颇有见地,本宫想听听你的看法。”
**以前就是四品将军,第二次汉宁之战时,他临危受命,担当守城主将。由于守御得法,连续打退北汉多次进攻,如今已一跃成为正四品的实权将军。环顾朝堂,太后在军方也就**说得上话,如今需要有人援言,自然点名叫他了。
**出列,恭恭敬敬的道:“启禀娘娘,古人常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当年大晋分崩立析,高祖揭竿而起,救万民于水火。而起事之时,高祖也不过而立。”
他顿了顿,又道:“杨家戍守北原州期间,战事连绵,杨家男丁每战于前,更是死伤惨重。自高祖分封总督之位起,到李铁陷害先父之日终,共计九百一十三年,杨家共有一百三十四位家主,他们大多在死于征战,得享不惑者不足一半。所以微臣觉得,行军打仗首重天分经验,而与年龄无关。丞相出身军伍,难道连这点都不懂么?”
朝堂上,大概也就他敢这么对丞相说话了。虽然明知他是受太后指示,但吴明仍向他投去感激的一瞥。只是**说完这些,又规规矩矩退回武将班子中去了,并没看到他这个眼神。
太后身子仰了仰,斜倚在御座上,嘴角却勾起一丝笑意,看着丞相道:“杨将军说得颇有道理,丞相以为如何?”
祝淮心头暗骂。昨天她去找陶雨,自然是为中西总督之事。共同打压吴明,在他做出一系列退让后,陶雨终于答应了。可他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关键时刻竟会来这么一手。这**又是高祖又是杨家的,自己要是当面反驳,岂不相当于否认高祖和杨家当年的事迹。他心头暗暗发狠,暂且让你先得意着,等会总有求我的时候。他心下转得飞快,嘴里仍是恭恭敬敬的道:“杨将军所言甚是。但历代新任总督,都在武学上超越了九段,这样一来,方能做到家学渊源,长盛不衰。吴将军虽是天资绝绝,但现在仍是八段后期。”
“以九段武者,稳定军心民意,真正做到镇守一方。”他咳嗽一声,抬头看了一眼太后,慢吞吞的道:“这个规矩也高祖定下来的。”
他这个动作已是大为逾矩,太后却恍如不觉。干脆的道:“这个好办,那就在中西总督前加个‘行’字,让吴大人暂慑总督之位。丞相,你觉得如何?”
行中西总督,就是暂时的,还没转正。别说是丞相,就算是吴明也愣了愣,实没想到太后会想到如此奇葩的主意。
眼见事不可为,太后也为自己留了面子,丞相闷声道:“老臣只是就事论事,娘娘自然早有主意,老臣无话可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