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韦贤妃这话引起了刑秉懿等人的共鸣。 刑秉懿道:“小娘所言极是,我等就听小娘的。” 韦贤妃点点头,道:“咱们当务之急是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想了想,韦贤妃又道:“还有,以后你们不要跟我叫小娘了,叫姐姐,辈分不能乱。” 韦贤妃此言一出,刑秉懿三人全都怔怔的看向韦贤妃。 见此,韦贤妃赶紧补充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咱们不能因为一个称呼,惹怒了李衍,进而牵连了几个孩子。” 韦贤妃这么说,倒也能说得通。 只不过,韦贤妃是不是这么想的,恐怕就只有韦贤妃自己才知道了。 …… “听说了没有,大中皇帝已经纳了康王殿下的母亲?”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是真还是假。” “此事若是真的,那康王殿下登基了之后,不就成了儿皇帝?” “慎言!这种话怎么能乱说呐!” “怕甚么,现在人人都在说此事,法不责众,难道单单捉我一人不成?” “就是,你听听,满大街上,谁不在说此事?”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去去去,你若是怕了,休与我等为伍……哎,我还听说,大中皇帝不仅纳了康王殿下的母亲,还纳了康王殿下的妃嫔。” “岂止,我还听说,大中皇帝还纳了康王殿下的五个女儿。” “净瞎说,康王殿下才二十岁,就算他十二岁娶妻生子,他的女儿最大也就七八岁,大中皇帝就是再风流好色,也不可能纳五个孩童为妃嫔吧?” “谁说现在就圆房了,现在只是将名义定下,等她们长大了再圆房。” “大中皇帝应该不会下作到这种程度吧?” “这谁又能说得准,古往今来,这种事还少见吗?” “不错,韩国夫人武顺,不仅跟武则天共侍一夫,还跟自己的女儿贺兰氏共侍一夫,这种事的确常见。” “姐妹、母女共侍一夫,我信。但这祖孙三代共侍一夫,我可不信。” “信不信由你,反正,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这亲戚是当定了。” “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要真是亲戚就好了,那就不用再打仗了,我受够了这兵荒马乱。” “哈哈哈……你也太有意思了,别说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是这种亲戚,就算他们是亲父子,这仗也得接着打。” “此话怎讲?”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只要康王殿下今日登基称帝,大中和大宋就是不死不休之局。” “啊~还得打呀,这何时才是个头啊!” “彻底分出胜负了,就是头了。” “诶!” “哎~你们说,谁能赢?” “这还用说吗?金军将大宋灭了,中军将金军击败了,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那康王殿下还当甚么皇帝,莫不如认了大中皇帝这个亲,然后两家合一家,天下太平算了。” “事情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水深了。” “……” …… 南宋的皇宫中,赵构怎么看他的帽子,怎么觉得它是绿色的,进而不愿意将它戴上。 街上的议论,赵构也有所耳闻,这让他感觉像是吃了一百万只苍蝇般恶心,哪怕他能判断出来,这必是有人故意放出来打压他威望的假消息。 事实上,赵构猜得也不算错。 开封府离应天府虽然不远,但昨晚才发生的事,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从应天府传到开封府,更不可能传得人尽皆知。 所以,这些消息并不是根据真实消息传过来的,而是走报机密特种军根据需要造得谣。 只不过,巧合的是,走报机密特种军造得谣跟真事撞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