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六甲正兵(求订阅!)-《水浒逐鹿传》


    第(2/3)页

    因此,唐恪上任之后,便与耿南仲、聂昌等主和大臣一道,致力于与金人议和,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宋金之间的问题。

    然而,金人一边谈判、一边进军——自八月开始,金军的两路大军,迅速南下,毫无止兵之意。

    唐恪感到情况很不乐观,多次提醒赵桓:“金人今冬必来。”

    打不过,又谈不拢,怎么办?

    唯一正确的选择,便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唐恪于是密奏赵桓,力劝赵桓避敌锋芒,早日离开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然后召集天下之兵,与金人开战。

    唐恪甚至考虑到,京师诸军可能皆怀恋故土与亲眷,不一定愿意护卫赵桓离京,于是他又建议,速召四道总管领兵护卫而行。

    赵桓一开始觉得唐恪言之有理,接受了他的建议。

    不久,何栗前来奏事。

    拿不定主意的赵桓,向何栗说起了唐恪的建议。

    何栗一听,坚决反对,说:“即使当年周室东迁,也没有唐恪这个建议过分。这就好像不肖之子,要将父祖遗留下来的田宅全都卖掉一样。”

    赵桓身旁的内侍们也不赞成唐恪的建议,他们都不愿意离开东京。

    赵桓见众人都反对离京,幡然而改。

    因此,当唐恪再次催促赵桓赶紧离京时,赵桓很生气,并狠狠地用脚跺着地面说:“朕当死守社稷!”

    恰在这时,侍御史胡舜陟趁机上奏,弹劾唐恪与聂昌。

    胡舜陟说,唐恪智虑短浅,不能经画边事,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又说,朝廷若继续留用唐恪与聂昌,则所有政事不修,威刑不振,人材无一可用,将士不肯用命。

    (没过多久,胡舜陟就改口建议赵桓逃出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避难,所以,胡舜陟弹劾唐恪的话,其实是乱弹。)

    汴梁城中的军民这时也普遍认为,唐恪是一个俗吏,昏懦无能,人们甚至都想找机会揍唐恪。

    有一天晚上,唐恪乘轿外出,被百姓发现。

    百姓皆向唐恪抛砖扔瓦,甚至将他照明的灯笼都打破了。

    在卫兵保护下,唐恪弃桥骑马,才得以逃脱。

    回家后,唐恪当即上书请求辞职。

    赵桓觉得,唐恪已失人心,不适合继续担任宰相,遂免去少宰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唐恪罢相了之后,赵桓任命何栗为门下侍郞,成为准宰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