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话之时,周奎连连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进而又沉声反问道:“难道,你忘记泰昌皇帝的遭遇了?” 看到自己的女儿满脸的茫然之色,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周奎只好自问自答道:“泰昌皇帝,也就是当今皇上的父亲,想当初,确立为皇储的风波何其大?” “即便是被册立为了太子,入主东宫,依旧是惶恐不安,时刻面临着福王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被废,被福王取而代之,原因何在?” “还不是因为,福王的母亲郑贵妃,极为受神宗皇帝的宠幸,也就有了后来的国本之争,持续了十几年之久。” “可是,父亲,光宗不还是顺利即位了嘛,尽管只在位了一个月,但也足以说明,大明祖训,关于立储的原则,不容更改吗?” 不听这话还好,一听这样的反问之言,看到周皇后那副想当然的模样,周奎就更生气了,但还是不得不耐着性子,缓缓说道:“女儿啊,你还是太过年轻,国本之争时,你还未出生,不知道这场风波闹得有多么的厉害。” “之所以能够确立光宗为太子,并不是因为当时的百官有多么的坚持,也不是皇明祖训起了作用,有那么大的约束力,而是因为,当时的神宗皇帝,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施压使然,以死相逼。” “如果皇明祖训真得有那么大的效用,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东厂了?” 听到最后一个反问,周皇后当然明白,自己的父亲什么意思,虽是在问,实则却是在说,大明祖训有着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亦是如此,可是,结果又是什么呢? 然而,现在的太监,已经不是干政那么简单了,而是堂而皇之地在处理着一些政务,有得更是在军中担任着监军之职,权力之大,势力之大,没有几个人敢招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