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驰道-《明末达人秀》


    第(3/3)页

    “还有,徐爱卿,你们皇家科学院,要尽快懂清蒸汽机的原理,将其吃透,并能够予以一定程度的改善与加强,争取尽快地提高蒸汽机的性能,能够造福于百姓,使其对大明有更大的用处。”

    “比如,在开采矿藏、冶炼、运输等等方面,以蒸汽机为起点,发明和创造更多的机械,代替人类,干这些繁重而又危险的苦活儿、累活儿和脏活儿。”

    说话之间,不等徐光启做出回应,崇祯又从怀里掏出的一个图纸,上面的图案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斜梯,一端就是由蒸汽机的输出力端牵引,另一端是一个具有四个轮子的木箱子。

    “徐爱卿,你看,这是根据蒸汽机的性能,朕设计的一个简易机械装置,通过蒸汽机的牵引力,可以进行短距离的运输,比如,开采的矿石,可以直接用这个木箱,通过蒸汽机的牵引,将矿石拉到矿洞外。”

    “还有,比如清理河道淤泥之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还能更加有效、更加快速的清理河道,自然而然地,也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这个时候,王微走了过来,恭敬地向崇祯略施一礼,得到回应之后,进而上前一步,看着图纸上的内容,不禁眼前一亮,忍不住地插话道:“皇上,这图上的轨道设计,与秦朝时的‘驰道’很像啊。有所不同的是,这个‘驰道’的牵引力是蒸汽机,而非马匹,驰道的长度也有限......”

    听着王微的徐徐讲述,忍不住心念一动,崇祯脑海里关于贾亦韬的记忆浮现,曾经有那么一项研究,确切的来说,是一项考古发现,在河南南阳的伏牛山上,发现了一条长达三公里的木质轨道,经过研究,正是秦国时的驰道,昼夜疾驰之下,可行七百公里。

    而且,不管是厚筑路基,还是基上铺枕木,亦或是枕木上加轨道,以及车在轨道上疾驰,都和现代铁路的铺设原理无异。

    因此,在中国的考古与历史研究界,就有那么一个声音,早期的火车发明,很有可能就是借鉴了秦朝时的“驰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