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选-《明末达人秀》
第(2/3)页
很显然,之前的谈话,给徐光启莫大的压力,心中残留着不少的阴影,面对崇祯的询问,表现的愈发的谨慎之时,更多的还是迟疑不定,很是忐忑,很是担心说错话。
“徐爱卿,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更不要有任何的顾忌,有话尽管直言,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就好像洞悉了徐光启的心中所想,崇祯催促一般的安抚过后,进而又补充道:“而且,你也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推荐人选,具体是要用谁,还是要由朕决定,即便是真得出了什么问题,问责也追究不到你的身上,直说便是。”
其实,在崇祯刚开始询问之时,对于接替自己的人选,徐光启的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奈何后面发生的一系列谈话,使得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恍惚间,徐光启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不禁想起了崇祯如今的用人风格,十之七八多是青壮年,暗暗一咬牙,也就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不决,吐出了一个名字。
“皇上,微臣觉得,宋应星就非常适合陕西布政使一职,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徐光启面露思忖之色,颇为谨慎地说完这句话之后,头头瞄了一眼崇祯的神色变化,看到那个年轻的面孔没有任何的不满之色,隐约之间,还微微一点头,心里的胆气就壮了许多,愈发地自信。
“皇上,此人的学问极为渊博,多有涉猎,尤其是在机械与农业方面,有着不俗的造诣,又擅长水利之道,非常符合陕西今时今日的用人条件,便于继续推行现在的赈灾与水利建设相结合之策。”
“而且,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的时日,宋应星都是充当着微臣副手的角色,每每都是到赈灾与兴修水利的最前线,坐镇指挥,对于陕西布政使的职责,更是极为熟悉。”
这个时候,崇祯没有任何的掩饰,听得频频点头,露出满意之色,对于宋应星这个人,即便是徐光启不说,也早就有所了解,可谓是明末时期的全才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这样的科学巨著,犹如一本科学界的百科全书,被人称之为“中国的狄德罗”。
不仅对天文学、声学、农学以及工艺制造学有着极深的研究,还擅长音乐和作诗。
所以,就算是没有那些理由,没有那些推荐的原因,当徐光启说出宋应星这个人名之时,崇祯就已经认定了,就由他担任陕西布政使一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