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吕老的眼睛发亮,虽然更加的看不懂,但他却看见了新能源的曙光。 心中暗叹一声果然如此,陆舟放下了手中的粉笔。 MRS会议上,没有人能看懂他的数学证明,一群锂电材料的大牛们只能看着他的结论点头,一个出来提问的都没有。 在这里,也是一样。 …… 其实在研究“残骸一号”的时候,陆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不是关于技术本身,而是技术之外的东西。 客观的来讲,一项技术的诞生,必然是符合某种客观规律的。 以随处可见的拉链为例,人类文明为了遮体发明了衣服,为了让衣服更方便的穿戴,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逐渐发明了纽扣。很快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性的突破,进而诞生了拉链。 基于同样的理由,陆舟相信,掌握锂空气电池技术的高等文明,绝对不是一开始便掌握着这项技术。 在它们的文明史上,一定存在着类似于前置科技的东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话,锂硫电池的可能性很高。 残骸一号负极材料中的碳纳米小球,虽然和锂硫电池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存在着一定的启发性。 没有任何技术是一蹴而就的,在应用到锂空气电池中之前,类似的空心碳球技术,必定在其它地方得到过发展。 考虑到系统任务的那个提示,直觉告诉陆舟,那些空心碳球或许会成为解决锂硫电池技术瓶颈的关键。 于是,在研讨会上,他说出了这个不成熟的观点。 至于能不能让人信服,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研讨会结束后,出席会议的人纷纷离场。 坐在位子上还没动的王教授,表情却是有些不悦。 虽然按理来说,他没有不爽的理由,毕竟他是搞碳硫复合材料的,空心碳球也是碳硫复合材料的一种,但陆舟对他说话的态度,却让他很是不满。 搁在他的研究团队里,23岁的研究员,也就干个端茶倒水的活儿,还反过来教育起自己了? 不只是如此,他认为吕老对这个年轻人的重视太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