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句芒-《秦吏》


    第(2/3)页

    因为秦言、秦字成绩出众,被黑夫指定为自己临时翻译的儒士莱生将黑夫的话转述了一遍后,顿时引发了一片哗然。

    一个胆大的农夫在旁人的鼓动下,大声道:“郡守说笑了,官府收泰半租税,黔首何富之有?”

    此言引发了一阵附和,混在人群里的田角门客又低声道:

    “听说这郡守,每年禄米2000石呢!这要多少农夫彻夜劳作,才能供养起来?”

    “没错,昨日发给那两个士子的赏金,也值好几百石米,这亦是几户人家的血汗!”

    “依我看,黔首是穷,秦吏是富才对吧!”

    农夫们的嚷嚷,黑夫听在耳中,但他却阻止了兵曹恼羞成怒,想要派兵进入人群镇压的举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而是笑道:

    “二三子说得没错,在胶东,每亩产3石,却要收一石半的租子,的确是泰半之租。之所以会如此,因为官府并不知,胶东的亩产,居然如此之低!”

    有几个一言不发的老农,这时候也忍不住发了声:“三石还低?”

    秦称石,齐称釜,其实容量都相同,连亩制也是240步大亩,所以统一度量衡的政令在这里受到的抵制,比书同文小多了。只需要将民间一直难以消除的”豆、区、釜、钟“等旧量换成秦的名词,再取消小斗大斗的区别即可。

    在胶东农夫们看来,自己种的地,出产还是不错的,毕竟时人有言:海岱惟青州,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放在整个天下,虽不敢说最好,但也是中上好吧!

    “那是从前,现在却大不一样了。”

    在黑夫的示意下,奉命负责春耕事宜的陈平笑呵呵地站了出来,告诉了城门边的农夫们一个惊人的事实:

    “关中好的田地,一亩能产六石四斗,普通点的,也能产4石、5石!”

    “若六石收一石半,还算泰半之租么?”

    农夫们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才有机灵点的人算出结果,和田齐时胶东人要缴纳的实际租赋十分之二相比,好像还真的差不了多少!

    陈平乘机兜售道:“只要胶东能效仿关中,广修水渠,二三子再听田官之命,用新的粪肥之法耕作,虽不能马上到亩产六石,但亦有望产3石半,甚至4石!而田租,仍是一石半不变,所剩粮食,归各户所有!官府绝不多收半斗!”

    “因粪肥不足,此法只能给即墨周边,一百家农户使用,若谁愿试之,可到田吏初禀明!官府会派人教授,每月可来城中,免费挑粪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