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获(上)-《东方好莱坞》


    第(3/3)页

    老人认真在听,就表示真的用心在思考这方面的事情,那么他所求的事情就有戏

    邓公显然对电影这块不太懂,但道理都是一样的,想了想认真说道:“新中国成立时,我们这些**人面临最大的困难除了国家饥寒交迫外,还得面对无人可用的窘境。那位蒋先生太狠了,当初跑台湾去的时候,不仅把大陆刮地三尺,连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掠走了几十万。所以,我们的电影业就是在借鉴苏联模式的基础上成立的,后来又参考着南斯拉夫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改革。不过,那也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来看大陆电影也得改革了。小林同志,能给我说一说香港的电影产业吗?”

    “没问题”这正是他的心思,当下便爽快地应了下来。

    “大陆这边具体规模我不太清楚,只能援引香港电影圈里流传的一些数据聊聊。1989年大陆电影票房收入约为亿人民币。反观香港,我们本埠电影票房去年首次突破十亿港币,最终约为10。43u亿港币,其中观影人次约为4138万人次,而香港约有六百万左右的人口,也就是说,去年差不多全香港六百万人人均看过七场电影。这个数据就算是比之欧美大多数国家也只高不低…

    “在香港,电影产业总规模约莫有170250亿港币左右,约莫折合二三十亿美元左右。放眼整个世界范围内,这个规模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但香港却靠一个城市的资源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商业电影基地,每年向东南亚、亚洲甚至美国输送上百部电影,影响力覆盖数十个国家跟地区,每年直接或间接创造的财富高达近百亿港币,不仅盘活了港澳台及东南亚上千座影院跟旅游资源,仅仅直接养活的香港电影从业人员就超过七万人。”

    这个数据是带有一些水分的,倘若不是寰亚上市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拉高了财经界对香港电影产业的评估,严格说来合理数据应该只有六七成左右。

    “看来香港电影很行嘛……”

    邓公虽然不懂电影产业,但却对他口中提到的几组数据十分敏感。之前听肖家的一个小辈跟他提到发起此次香港娱乐圈北上破冰之旅的林孝智想跟他见一面时,他还特别了解了一下有关于电影方面的一些东西。至少他现在是知道的,全国的电影制片厂全部赚不到钱,都是靠政斧拨款维持。各地电影院更是一个大窟窿,不仅中央要专门为广电部拨一笔专款维持,下面的省市县三级政斧有时候还得拨发一笔财政补贴款。

    听他提到仅仅香港一座城市就能捣鼓起不小的产业来,这位力主改革强大中国的老人也不由联想开了,若是大陆的电影产业也能像香港那样壮大起来,该有多好。

    不过想归想,跟政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很清楚,电影能赚钱、是一门艺术的同时,它也是最好的宣传工具之一。社会主义国家里普遍有使用影视作品进行政治宣传跟爱国主义教育的习惯。所以电影这一块想要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用香港来举例可能邓老还感觉并不明显,那么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下美国电影产业吧,美国电影产业分为软硬两部分。软产业包括艺人、导演、电影学院、相关报刊、票房等等,每年可产生超过一百一十亿美元的票房,录像带市场则有六十多亿美元左右,电影其他周边产业市场也有三五十亿美元的样子。硬件产业则包括院线、电影公司、特效制作公司、动画公司、摄影设备生产公司等等,总体规模超过六七百亿美元。可以说,美国电影产业总体规模近千亿美元,超过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产业”

    跟其他人不一样,林孝智计算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电影产业相关的制造业也算入其中,所以得出的规模也大了不少。每一次回忆起美国的潜在电影产业规模,他都要为之震惊的手足冰冷,而他的这段话也果然震惊了邓公,他沉默了好一阵眉头又皱了起来。

    按照最新人民币跟美元的大陆兑换比例,1990年大陆gdp总值也不过才3900多亿美元而已。美国仅一个电影产业规模就超过大陆gdp总值的四分之一,如何不让他大为震惊。——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