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威慑-《明初第一豪强》
上千名占城军队抽选出来的精锐按照陈征那近乎苛刻的要求展开攻城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就已经有接连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至少十几次刚刚登上城头的进攻都面临了失败。毕竟,这些人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职业精锐武士级别的力量。就算守军的水平和士气都不算是太高。在白天分散开来的直接用竹竿进行登城作战也很难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
当然,这些精锐力量的登城威胁,还是迫使守城陈越军队不得在城东城头上集结足够的力量随时准备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抵挡那些有可能突上城头的占城军队精锐。
在完全按照要求的攻城根本不可能取得什么突破之后,尽管没有来自后方的命令和要求,投入攻城作战的百余个占城精锐小队也尝试着相互靠拢和集中起来。毕竟,这样分散开来的攻城带来的局限实在是太大了。
当进攻的占城选锋精锐开始相互靠拢,十人一组的小队变成百人甚至二百多人集中在某些地方展开进攻,还有专门集中起来的弓箭手进行掩护的。城头守军的压力陡然增加,不得不进一步投入重兵同趁机攻上来的占城精锐展开以多对少的血战肉搏。
退入升龙府的守军加上原有的兵力虽然不算太多,也有两万左右的人手。依托城墙外加兵力上的优势似乎还是帮助守军比较巩固的守住了城头。再一次打退了守军接连不断数次登上城头上的进攻。
激烈的攻城战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在付出了两三百人左右损失代价之后。城下的占城军队终于开始有些灰心丧气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起来,认为上级太过软弱迫于北面新朝的压力。还有人抱怨新朝说话不算,说好的火力支持,结果却连火力支持的影子也没见到。
占城王阿达阿者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表态了,派遣使者有些义正辞严的说道:“我军按照你们的要求所进行的攻城已经持续了一个时辰,敢问贵军什么时候开始支持?我听说过贵军的炮术天下无双。如果贵军再不支持。我们也不想让这样勇敢的精锐就这样白白的消耗在陈朝守军那些并不怎么样的货色手中。。。”
“好吧。我们也做好准备了。传令下去!准备开火!”
此时云集在陈征名下的队伍大概也只有十五个中队战斗群三千多人左右的兵力,大概一共四十五门左右的青铜轻炮。其余十个左右的中队还在整个北越的其他地方执行清剿任务。
之前占城精锐进行的攻城作战中,其实陈征手下的新军主力部队炮手们也开始进行了初步的试射,摸清了大致的情况。当然为了避免给城头守军太大的压力。整个一个时辰的时间内也只进行了十次左右的开火,还并不是完全以城头上的守军为目标。
当真正的炮击命令下达下来的时候,早就有所准备的炮手们立即沿着升龙府东城城墙的方向展开了集中交叉侧射。这一次发射主要采用实心弹与轻霰弹混合攻击。轻霰弹杀伤近处的目标,实心弹专门攻击城头下的攻城部队攻击的一些重点方向。
炮火的声势并不算有多大。在这个时代,世界主流地区火器也开始已经普及开来,因此守军对那种火炮的威胁也并没有怎样在意。
可是这一次,当实心弹和轻霰弹一轮轮劈头盖脸的砸下来的时候,整个部署在升龙府城东抵御占城精锐力量进攻的陈朝守军才发现自己的判断彻底的失误了。
在第一轮开火中,四十五门青铜轻炮就杀伤了将近五百人上下的城头守军,这是以往的战例中似乎从来没有的事情。通常在野战攻坚中,只有那些炮口动能比百斤青铜炮大了几倍不止的近卫军三百斤钢膛青铜火炮才能够达成这个效果。可是此时的陈朝军队并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面对占城精锐的进攻中的时候兵力已经有些过于密集的集中了,而且准备的防具普及率还不怎么样。甚至在城外的炮阵推进到了距离城头不过百步左右距离的时候仍然不认为是太大的威胁。
种种错误的认知为血的教训埋下了隐患。在短短不过几分钟内的急速射开火中,十轮猛烈的弹雨彻底让城头守军在遭受了数以前计的伤亡之后崩溃了。
“登城!”这个时候城头下的占城精锐在猛烈弹雨的洗礼和误伤之下也遭受了一二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很多胆量不太大的官兵在并没有多少督战,也没有被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后退的情况下崩溃下来。可还是有接近一半左右为了青史留名的占城精锐展开了掩护下的登城攻击。
可是这个时候却忽然发现城头上曾经十分激烈的守军抵抗在那一轮猛烈的弹雨洗礼之后诡异般的不存在了,似乎就像是城头上的守军和新军炮队很密切的配合好了一样。
当一些勇敢的人登上了城头之后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整个城头上横七竖八的满是尸体和哀嚎的伤兵。还有一些在地面上瑟瑟发抖的没有负伤的人,可似乎再也没有什么抵抗的勇气了。
“好了,现在城头应该已经被拿下了,请派遣大军登城吧!”陈征这时候笑道。
似乎是距离比较远的缘故,占城王阿答阿者也觉得有些诡异,就迅速开始命令准备好的万名左右大军攻上了城头。攻上城头的大军每一名官兵都似乎见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整个城头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就遭遇到了死伤枕籍的杀伤。初估下来至少有数千人在之前那场炮击中伤亡。
判断的原因也很简单:城头上的伤兵和尸体粗略一看绝大多数都是死伤于铅弹,并没有多少人脸上有明显的刀伤或者有插在人身上的弓箭。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猛烈的爆炸声突然响了起来,似乎如同雷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