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移民和军队屯田戍边固边防-《极品兵王在唐朝》


    第(2/3)页

    原高句丽和原百济地区的姑娘个个能歌擅舞,大唐的未婚小伙子们个个都是好男儿,年轻的未婚男女在一起联欢很愉快,对上眼的当场交换姓名和联系方式。他们交往一段时间后举行婚礼和男方给女方家长彩礼的花费由祥和钱庄给付。

    娶了原高句丽和原百济姑娘的大唐军人将作为戍边军人长期呆在朝鲜半岛,至少在戍边军队服役五年,退役后转为在原高句丽和原百济地区垦荒屯田的民兵。当民兵满五年后可以选择回家乡,也可以选择留在朝鲜半岛。戍边军人将父母、亲人接到朝鲜斗岛,大唐朝廷、安东都护府、都督府、军队都持欢迎态度,在边境地区增加汉人的比例,有利于边境的安宁。

    为此安东都护府、司令部、都督府、州县政府联合发文规定汉人与原高句丽人和原百济人通婚所生的后代登记户口必须是汉人,若违反,判罚夫妻都劳役五年,并没收一半家产和一半田产。

    大唐贸易公司主营业务是贸易,为了促进商品流通,促进商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许青在平壤成立大唐商业公司平壤分公司,由赵拓勇任掌柜,在幽州成立大唐商业公司,由崔猛任掌柜——许青将一名年轻美貌未婚的俘虏,原百济国郡主扶余采慎许配给崔猛,与崔猛紧张的关系得到改善,崔猛是许青的大舅哥,在原黑风岭集团也算是一号人物,许青正值用人之季,是时候对崔猛委以重用了。

    许青在长安成立大唐商业公司长安分公司,掌柜之职暂由贺长捷兼任。大唐商业公司平壤分公司大量雇用嫁给大唐军人的原高句丽和原百济姑娘及其家人。

    大唐平时实行府兵制,遇到大规模战争才临时强制征兵。战争发生时兵部奉皇帝之命,在宰相无异议的情况下征调中央常备军和各地折冲府的府兵,而折冲府的府兵主要由地主子弟和富农、中农子弟构成。

    只有唐高宗发动的征服高句丽和百济的战争是个例外,因为伤亡比例高,没人愿意去朝鲜前线打仗,地主子弟和富农子弟花钱找关系逃避兵役,参战的府兵以中农和贫农子弟为主。战争结束后中央常备军回京城,折冲府的府兵回到家乡,原先做什么,回家后还做什么。

    唐朝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是举世公认的,唐军盔甲和兵器制作精良也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唐朝朝廷却不愿负担繁重的军费开支,唐朝朝廷规定折冲府的府兵要自己花钱购买衣服、盔甲和弓。这个规定很让人意外,但是愿意当兵的人还是很多。

    因为唐朝军队有良好的军功制度和勋爵制度。士兵立军功可以提拔为军官,也可以授勋爵,在战争结束回到家乡后可以分到良田。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一定数量的良田,一家人就能过上好日子。

    既然唐朝朝廷这么小气,对士兵这么刻薄,那么参加平定原高句丽和百济地区叛乱的大唐士兵的待遇也高不到那去,指望靠军饷过好日子是不现实的。唐朝与汉朝不同,不实行大规模屯田戍边,以巩固通过战争的手段占领的土地,而实行派军队轮流镇守加委任占领地区臣服于唐的当地权贵做官,以夷制夷的政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