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极品兵王在唐朝》
第(2/3)页
有一对大雁夫妇,秋天一起飞往南方过冬,春天一起飞回北方的老家。几度寒暑,天南地北数千里飞行,有伴侣相伴,也不觉得辛苦。可是有一次这对大雁在迁徒的路人,遇到猎人,其中一只大雁被猎人以弓箭射落,另一只大雁不愿形单影只地飞行,就头朝下,撞死在地上。
有一个文人看见了这一幕,对那只大雁殉情自杀非常感动,花钱从猎人手中买走大雁,将它们安葬在一起,并将它们葬身之地取名雁丘,供人凭吊。大雁伟大的爱情,连上天都感动,不愿它们死的像莺儿燕子一样平淡,只有一点黄土相伴,而是要千秋万代,后世文人墨客都来拜访雁丘,狂歌痛饮,歌颂它们伟大的爱情。
许青讲的大雁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人,特别是楚紫紫和林凤英。她们虽然是人,却感觉连大雁都不如,大雁能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们却不能追求自己的爱情。
楚紫紫已经对许青一见钟情,有了朦胧的情意,感触就更深了,对她来讲,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是不可能的,就是短暂的拥有,也是一种奢望。就好比许青,他像流星一样划过她生命的天空,是那么美丽,那么耀眼,却一闪而逝,不留半点痕迹。
想到这里,楚紫紫不由眼泪湿润了眼眶。
许青见自己貌似打动了楚紫紫的芳心,感到振奋,又播了一首缠绵悱恻的《梁祝》交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在唐朝已经流传,不过没有家“双双化蝶”的文字渲染,和戏曲工作者的传播,流传还不广,楚紫紫精通音律,听得出乐曲哀伤之意,但听不出具体含义,就问许青乐曲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许青就给楚紫紫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祝家庄的村庄,有个员外有个女儿叫祝英台聪明美丽,自幼学习诗文,仰慕卓文君、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大城市拜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去大城市求学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成卖卦者,对祝员外说:"按卦相推断,还是让令爱出门为好。"
祝员外见女儿扮作男子毫无破绽,为了不使女儿失望,只好同意女儿去大城市求学。祝英台女扮男装,去大城市求学。途中,邂逅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两人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之后结伴同行,一起来到大城市拜师求学。
从此,这二人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三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祝英台深爱梁山伯,但梁山伯却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别,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祝英台不断暗示爱情。梁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祝英台无奈,谎称有个妹妹,长相与自己酷似,愿替梁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按约定日期到祝家提亲,待梁山伯去祝家求亲时,得知祝父已将祝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一段美满姻缘成为泡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二人立下誓言:生不同衾,死亦同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