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当总统了】-《双枪皇帝》


    第(2/3)页

    南渡之后,再没有哪位储君遥领此衔。虽说百余年过去,但这个职位的政治含义依然存在,并且敏感依旧。

    在座政事堂诸公哪个不熟知国朝之事?哪个不对职官一清二楚?如果说前面封的郡王还只是有那么点意思,那这个开封府尹就表露出了非常明确的政治意味。

    虚衔不虚,实锤得很!

    能够利用一个国朝初的官职,巧妙地把赵猎的储君身份敲定下来,这得对国朝掌故了如指掌,以及对行朝时局的精确把握。这肯定不是赵猎能想出来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两个人:陈宜中、马南淳。

    看到那位大宋左丞相捻须微笑的模样,这手笔出于何人之手,不问可知。

    文天祥只说了三个字:“好!好!好!”便不再多言。

    杨亮节早已没了平日的儒雅从容风度,失魂落魄,不停自语:“怎会这样?怎会这样……”

    是的,他早就知道,也早想预防,甚至为了搞到人枪,不惜铤而走险,不断踩踏赵猎的底线。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武力不足阴谋补。但纵然使出各种阴谋诡谲之术,最终也挡不住纯武力碾压。一切算计,在绝对武力下灰飞烟灭。

    在没能把龙雀军的强大武力转化为己用之前,杨亮节所能够仰仗的,只有张世杰。所以他才费尽心思联合张世杰,许诺各种好处,杨太后那里也不断放权,使得张世杰的军事话语权力压朝堂,连文天祥这位枢密使也说不上话。

    如果没有阿里海牙这么一通搅和,把崖城兵力几乎掏空,杨亮节的联合压制策略还真有可能成功,估计赵猎会被逼得远走自立。当然,现在一切大局抵定,张世杰一倒戈,太后党也跟着完蛋。宋朝向来以文御武,只是到了这样一个乱世,最有话语权的再不是笔杆子,而是枪杆子。

    太后党下台,但赵猎却并没有马上登基当皇帝。

    历来身登大宝,最重名正言顺,如果以兵变上台,就会有重蹈宋初“陈桥兵变”之嫌,为后世史家所诟病。因此,陈宜中在信中建议赵猎暂缓登基,先确立储君身份,再徐徐图之。待行朝内外震荡平息后,诸臣拥戴,朝野劝进,一切水到渠成,如此方为入主垂拱的堂堂之道。

    赵猎虽然政治值平平,但建议是好是坏还是能看得出来,对陈宜中之策大为赞赏,欣然采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