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预备官家】-《双枪皇帝》


    第(2/3)页

    色目军将只冷然道:“这小儿与你有何关系?”

    苏刘义叹了口气:“同乡之孙,家道中落,世道艰难,故随某南下寻条活路而已。”

    色目军将没再多问,刘忠孝见状挥挥手。那妇人急忙拥着孩童去了。孩童被摔得狠了,走路一瘸一拐,抽泣不停,不时咳嗽,始终没敢抬头。

    苏刘义父子与江宗杰都是坦然面对,神态自若,耳听一大一小脚步踩踏甲板之声渐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不怪这三位经历大风大浪的杰出人物如此着紧,实在是这孩童太重要了,哪怕是这一船人沉了,这孩童都得保住。

    因为这个孩童,叫赵旦!太宗十一世孙、英宗之子、吴荣王赵颢的后人。

    赵旦年不过十岁,出身也并不显贵,他父亲不过是英德府一名押司。宋代皇室一脉开枝散叶,分布很广,有时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说不定就是皇族后裔。比如南宋传奇平民皇帝宋理宗赵昀,就是一小宦出身。赵旦祖上虽然也曾经“阔”过,但到其父这一支已非常疏远。如果不是马南宝奉苏刘义之命多方查找,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

    赵旦幼年丧父,其母改嫁,寄养于其舅家,而其舅与马南宝素识。方才那妇人,就是其舅母。

    苏刘义此行秘密任务,就是将赵旦接到崖府,供杨太后及朝臣定议。赵旦之所以能入选,除了宋朝皇室惨遭屠戮,实在找不出几个合适人选之外,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年龄。

    十岁,不大不小,不易夭折,又好控制,这很合乎杨太后、杨亮节等皇亲国戚的利益。而对文天祥、陈宜中、张世杰、苏刘义等文臣武将而言,他们从内心说也不想皇位之上出现一个半大不小、指手划脚的皇帝。对这些文武群臣而言,国事残破如此,实在经不起一个平庸的皇帝折腾了。除非是个明君,只是明君可遇不可求,那么退而求其次——虚君。

    官家但居禁中,外事皆由干臣做主。垂拱而治,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只要做一件事,成为天下臣民的精神象征就行。

    所以,这个赵旦完全符合中外利益。自驻跸崖府后,苏刘义、马南宝已多次上疏杨太后,请求尽快把赵旦接来,以免有变。初时杨太后尚抱有幻想,生怕接赵旦过来,会威胁到自家皇儿的帝位。但几个月过去,祥兴少帝赵昺始终没有消息。每过一日,便多添一分绝望,最后连其兄杨亮节都加以劝说。杨太后万念俱灰之下,只能同意朝臣所请。

    因此,对苏刘义等人而言,这孩童就是未来的皇帝啊!就在眼前被摔被骂,岂能不失色。幸好赵旦无大碍,事情也圆了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