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婉言拒绝-《书剑盛唐》


    第(2/3)页

    诚这混蛋则不然,一个太子,一个魏王,他都像躲避瘟疫一般。真以为朕看不出来?还有个撵出长安,在齐州的李佑呢。新仇旧恨一起来了,李世民语气有点狠。收

    购茶山的事情,动静太大,李诚也知道瞒不过李世民。不过李诚早有准备,直接怼一句:“陛下要不怕被魏相说与民争利,臣也无所谓。”听

    到这话,李世民头都大了,自打“与民争利”这个词被董仲舒发明出来后,可谓对付皇帝的利器。动不动就有大臣怼皇帝,“陛下富有四海,竟与民争利耶”。李

    诚觉得吧,想把董仲舒挖出来鞭尸的皇帝肯定不少,其中一定有李世民。

    其实李世民心里很清楚,关中是他的基本盘,离开关中皇帝的话语权就未必有那么好用了。问题是在关中有一股庞大的势力,这帮人被称作山东士族。李世民为啥想迁都洛阳?武则天为何要迁都洛阳?人口增长是一方面,想跳出山东士族的势力范围也是一方面。

    李世民是皇帝不假,但是唐朝的天下,却不全是李世民的。如果非要算一下比例,李诚觉得李世民最多占了一半。剩下一半是大大小小的士族在掌握。现

    在李诚也算一只脚上了士族的船了,至少士族们是这样想的。清河崔氏的女婿嘛,算是半个自己人了。至于李世民,倒是没这么想,李诚从来都是朕的忠心臣子,就是懒了点。

    这个懒,跟别人还不一样。李诚不是不愿意做事,只是不愿意去做伤脑筋的事情。比如说,三省六部这些要害衙门,东宫、王府之类的衙门,李诚都是敬谢不敏。李

    诚宁愿在少府监跟高炉打交道,都不愿意做个文官,这其中的缘故何在,李世民一直没搞明白。只是知道,李诚做的事情,对皇帝都是有利的。短

    短半年的时间,少府监的钢铁产量翻了两倍,之前不过年产五十万斤,半年时间,李诚就弄出五十万斤。按照这个速度,妥妥的年产一百万斤。李

    诚提前布局之下,略阳的铁矿已经属于少府监,也就是属于皇帝。前少府监的正监窦德素,现在就是兴州刺史。按照李诚的意思,直接在兴州炼钢铁就好了,但是李世民坚持把高炉修在长安附近。多了很多麻烦,但是李世民安心了很多。

    限制少府监钢铁产量的主要原因是物流,这个问题李诚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他不打算说出来。轨道运输是一个,城里一个物流公司也是一个。因为李世民的固执,导致钢铁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是运费,李诚真是无语了。

    但是皇帝从起安全性角度看问题,这就无话可说了。年产一百万斤钢铁,占了大唐产量四成以上,你让李世民不放在眼皮低下,他能安心?别闹了!为何边上的高炉附近,一千宿卫都直接进驻了,你当是开玩笑么?粮

    食、盐、铁,这三样东西,皇帝肯定是死死的盯着的。想到自己可以铸铁锅挣钱,李诚也就忍了。穿越者不是神啊,别被皇帝起了猜忌之心,一刀砍掉脑袋就没得玩了。“

    朕就是要与民争利,你待如何?”李世民一点都不怂,直接怼过来。现在的内府,卖草纸卖书,大豆风潮也跟着捞一票,与民争利的事情早就干过了,也不差这一件了。
    第(2/3)页